大豆食心虫每年发生一代,以幼虫蛀入豆荚为害豆粒,以老熟幼虫在土内作茧越冬。次年7月中旬破茧在土表化蛹。成虫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开始出现,8月中旬产卵盛期,产卵5-8天。幼虫孵化后在荚上爬行8-24小时蛀荚为害。8月下旬为入荚盛期,荚内为害20~30天,9月份脱荚入土越冬。
发生条件:1.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受土壤湿度和温度影响很大。土壤含水量20%时最适宜化蛹和羽化出土,
防治方法:1.选择抗虫品种,尽量选无荚毛和荚毛弯曲、木质隔离层结构好、入荚死亡率高的大豆品种。2.增加虫源地中耕次数,特别是在化蛹和羽化期中耕可减少羽化及为害。实行秋翻秋耙豆茬地,提高幼虫越冬死亡率。及时耕翻麦茬地,小麦收后正值幼虫上移化蛹,可大量消灭蛹前幼虫和蛹,降低羽化率。3.药剂防治,每亩用2.5%溴氰菊酯75毫升加水1-2倍在成虫盛发期和成虫打团飞后5-6天进行超低容量喷雾;1.5%甲基1605粉剂喷雾,每亩2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