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种粮,我们一直是一家一户‘单兵作战’;现在,我们又走上了合作种粮的道路,真好像回到了大集体时代!”日前,王红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王红庆是邓州市桑庄镇官路村的村民。王红庆说这话的时候,在他的身后,十余台拖拉机、播种机正在田间来往耕作,30多名农民正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忙着分发麦种,撒施化肥。
正像王红庆所说的那样,眼下,在邓州,不少农民在种粮时,都开始采取了这种合作种粮的“集体作战”办法。
这种“集体作战”的办法是,依据平等、自愿的原则,地块相连的农民联合起来,按照耕地面积比例筹集费用,然后由村组出面,雇请农业合作社,完成机耕、播种、施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为了保证这种“集体作战”公开透明,村民们每次筹集费用,都要召开会议,实行“一事一议”;筹集的费用,还要由专人进行监管,以保证资金用到明处;同时,机耕、播种、施肥、管理每道程序,也要由人监督,以保证质量。收获后,由大家协商,根据各家耕地面积所占比例,进行分成。
为了引导更多农民走上这种“集体作战”的种粮模式,邓州早在几年前就进行了尝试:指导个别镇、村农民实行集体耕作,统一管理,创出高产记录,然后组织其他农民前往参观学习;积极对合作种粮农民进行补贴,比如机耕,就由市财政出资,每亩补助15元,有条件的镇、村,还可再对农民进行额外补贴。此外,对于集体耕作地块面积达到一万亩的,经验收符合标准,还由市财政出资,补助一万元。
今年,邓州市还协调农机、植保、农技等部门,对这种“集体作战”的耕种模式实施“六统一”,即统一机耕、统一良种、统一推广高产技术、统一实行病虫害防控、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技术指导。
据统计,今年秋播期间,邓州市参与“集体作战”的种粮农民已达60余万人,合作耕地面积达到40万亩。
(张书勇)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