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知识 -> 种植
秋香菜优质高产栽培要“三防”
时间:2012-08-20 15:30:01来源:作者:
    香菜香菜是人们最熟悉不过的提味蔬菜,北方一带人俗称“芫荽”。香菜属耐寒性蔬菜,要求较冷凉湿润的环境条件,在高温干旱条件下生长不良。香菜属于低温、长日照植物。在一般条件下幼苗在2~5℃低温下,经过10~20天,可完成春化。以后在长日照条件下,通过光周期而抽薹。香芹菜为浅根系蔬菜,吸收能力弱,所以对土壤水分和养分要求均较严格,保水保肥力强,有机质丰富的土壤最适宜生长。对土壤酸碱度适应范围为PH6.0~7.6。
    香菜,不耐高温,喜冷凉气候(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2~26℃),在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节种植,易出现抽薹、“红秆”、烂芯、品质差等问题。
    秋菜,不同于持续结果的棚室蔬菜,像露天香菜,其采收期短,受上市时间的限制严格,早或晚上市,对价格的影响都非常大。这就要求确定好准确的播种时间,科学的管理,以保证其高产量、好品质。
    一、要防抽薹,茬口安排得当,加强肥水促生长
    香菜抽薹,说明其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抽薹开花早,缩短了营养生长期,导致产量低,品质差。夏秋种植的香菜,尽管不会因为苗期受低温影响而导致抽薹,但是却会因夏秋季节的长日照(条件)而易抽薹。这就要求生产中选择耐抽薹的香菜种子。而一些粒秕、陈旧的种子不要播种,因这类种子抽薹现象比较明显。另外,加强肥水管理(香菜全生育期宜浇浅水5~7次。头3水,间隔10天左右浇1次,从四水起间隔6~7天。头水轻追提苗肥,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以后每浇2~3次水就追1次尿素,10~12.5公斤即可),促使植株旺盛生长,也可减少抽薹发生。
    二、要防“红秆”,及时“间苗”,并喷施赤霉素加以缓解
    香菜“红秆”为当地百姓的俗称,即香菜的茎叶部分由绿色变红后的表现,“红秆”发生后,降低了香菜的商品价值,不受收菜货主的欢迎,收购价格减半。其预防措施是:
    1、提倡早间苗。实践证明,香菜早间苗,可促使单株生长,茎叶旺盛。而过晚间苗,则不利于单株生长,造成株与株之间拥挤遮挡,一旦间苗后受强光为害便出现“红秆”。生产中,以幼苗长至3厘米左右时间苗为宜,并保持间苗后的株距在2厘米左右。
    2、覆盖遮阳网。有条件的农户,可在播种后搭建高80~100厘米的棚架,棚上覆盖一层遮阳网,这样既可遮阳降温,又可防止暴雨冲拍。
    3、喷施赤霉素(不同剂量,请参照说明书),促进茎叶生长,加以缓解。
    三、防雨水,做到涝浇园,避免“烂芯”
    夏秋季节,雨水较多,特别是对于刚刚出苗后不久的香菜幼苗,其为害更大。大雨过后,再骤然转晴,高温、高湿的雨水极易导致香菜烂芯(细菌性叶斑病)。做法是,雨后再接着轻浇一遍井水,量以不淹没幼苗为宜,即所谓“涝浇园”。同时,结合叶面喷施农用链霉素、DT等药剂,预防叶部病害的发生。
    此外,露天香菜多受潜叶蝇为害,影响了叶片的品质。建议除了及时拔出杂草,减少串皮虫数量外,要及时喷洒高效氯氰菊酯类农药加以防治。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