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知识 -> 种植
设施土壤重质量 防治次生盐渍化
时间:2016-02-17 01:37:53来源:作者:[标签:作者]

  新的一年辛苦农作又要开始了,农民朋友,尤其是家中设施耕作年限超过5年以上的,在生产中除了要做好一年的生产计划与日常管理外,还要特别注重设施土壤的质量,这样才能保障全年产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土壤干时,表面有一层白色结晶返盐;当土壤湿润时,表面有一层紫红色或砖红色的胶状物。

  京郊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较普遍

  2015年,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对京郊6个区县12个园区和零散农户近500个点进行检测,代表面积近5000亩。结果表明,56%的调查地块土壤盐分为低盐度,生产敏感作物(如草莓)有障碍,盐分已经开始超标,需要控制肥料的投入;10.9%的地块属于中盐度等级,多数作物生长会受阻,产量显著降低,需尽快采取措施降低盐分;4.46%的地块属高盐度等级,仅能种植耐盐作物;2.51%的地块盐分达到超高等级,仅极耐盐作物能生长,盐分最高的地块竟达到3.54mS/厘米。因此,土壤次生盐渍化在京郊设施生产中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新建设施菜田在第1-3年盐分超标地块很少,之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盐分超标率越高。

  土壤次生盐渍化影响设施生产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首先是土壤较硬、发板,不易耕作;其次,由于外界盐分浓度过高,造成作物在苗期不能很好地吸收水分和养分,移栽秧苗时缓苗慢,死苗率高,作物发育迟缓,易感病,进而导致产量下降,质量降低。

  什么是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

  设施(日光温室或冷棚)内部特殊的水分运动方式和集约化多肥栽培是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重要原因。养分投入量远远超过作物所需量,未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养分及大量肥料副成分残留于土壤中,导致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一般来说,粮田和露地菜田土壤不会发生次生盐渍化,除地势低洼地区(如通州部分地区)。

  多举措防治次生盐渍化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在京郊设施蔬菜和经济作物生产中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针对不同设施作物的单项技术与集成技术,可供农民朋友参考使用。

  设施菜田防治技术

  ■因地制宜选择适宜作物

  如果设施年限时间较长,土壤表面出现了白斑、砖红色斑或紫红色斑,且土壤较板,可选择耐盐效果较好的作物,缓解盐害对作物的影响,减少经济损失。待土壤盐分恢复至正常水平后,再继续栽种计划的作物。

  常见作物耐盐水平

  耐盐:芦笋

  中等耐盐:甜菜、西葫芦

  较耐盐:西兰花、花菜、结球生菜、番茄、芹菜、茄子、甜椒、辣椒、黄瓜、甘蓝、白菜、蚕豆、土豆、甜瓜、南瓜、西瓜、萝卜、芜青、菠菜

  不耐盐:菜豆、胡萝卜、洋葱、草莓

  ■科学合理施用化肥,选择适宜化肥品种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展精准施肥。

  化肥致盐能力:氯化铵>氯化钾>硝酸铵>尿素>硫酸铵>硫酸钾,尽量不选用含氯化肥。

  ■有机肥品种、时间与用量

  新建设施(5年以下)生产以熟化土壤、培肥改良为主,可选用禽粪(鸡粪、鸭粪等);老设施(5年以上)以防治盐害为主,尽量少用禽粪,搭配使用畜粪(牛粪、猪粪等)或增施秸秆有机肥等低盐类粪肥。

  日光温室和冷棚(冬春茬口)应尽量在定植前或播种前半个月提前施用粪肥,避免盐分过高烧苗,使粪肥充分分解,便于作物吸收利用。

  建议有机肥最高用量为3000吨/亩。

  ■注意作畦方式

  瓦垄高畦,盐分集中分布在垄的顶部和顶部中轴线沿线附近,作物定植应在垄两侧的低盐区域;高平畦,盐分则集中在畦的中部,作物应定植在高平畦“两肩”的低盐区域。

  ■采用地膜覆盖

  生产中采用地膜覆盖可减少土壤表面水分蒸发,提高地温,防止土传病害的传播,也可降低土壤表土盐分。多余的水分凝结在地膜上形成水滴,在一定程度上洗刷表土(0-5厘米)盐分,与未覆膜的土壤相比,表土盐分可降低5%,对作物缓苗极为有利。

  ■使用土壤调理剂

  选择市面上改良效果较好的土壤调理剂,如禾康、康地宝、松壤、靠山多霸等,按产品说明使用。

  设施草莓防治技术

  ■草莓—鲜食玉米套种

  由于农时安排不同,部分农户或园区夏季休闲时间较短。在每年的3月初,可将鲜食玉米种子点播在滴灌头附近。一般点播10-11粒/垄,每隔3垄种1垄,期间无需施用任何肥料。随着玉米出苗生长,既可在夏季为草莓遮阴,还可收获近64公斤/亩的鲜食玉米。在6月中旬左右可同时处理草莓和玉米秧。与传统处理相比,采用该项技术,盐分降幅可达63%。

  ■草莓—速生叶菜轮作

草莓—速生叶菜轮作

  部分农户希望在设施休闲期种植一茬作物,增加收入。建议种植一茬速生(30-45天)的叶菜类作物,如樱桃小萝卜、生菜、小油菜、小白菜等。期间不施用任何肥料,而是充分利用上茬盈余的养分。采用该项技术,盐分降幅达20%左右,亩增收3000余元。

  ■草莓“揭膜淋伏雨—玉米填闲—土壤消毒”集成技术

旋耕

破垄

粉碎玉米秸秆,施用下茬粪肥与石灰氮。

灌水闷棚

  1.上茬草莓拉秧后,揭开设施棚膜。

  2.拉秧前灌水,便于清除病株残茬,尽量连根拔起。

  3.撤地膜。将草莓秧连同当季枯枝败叶一起收集清理出棚,草莓秧可作饲料或堆肥原料。

  4.破垄,并喷施防螨药。用耙将垄打破,并在土表亩喷施炔螨特10毫升,杀灭螨虫卵,防止玉米受螨虫为害。

  5.撒播玉米。亩施玉米12公斤,用农机深翻平整土地。仅在关键时期浇一次水,玉米生长30-45天。

  6.粉碎翻压玉米。用农机粉碎玉米秸秆,并将其翻压还田。

  7.撒施下茬底肥中的粪肥。

  8.撒施石灰氮。亩施40-50公斤石灰氮。

  9.开沟。从棚内进水口开始,用四轮机连续开6条S形沟,沟深20厘米。

  10.覆膜灌水。覆盖地膜,整棚灌水,亩用水量60方。

  11.闷棚30天。

  12.撤膜。土壤消毒结束后,撤掉地膜7天后可进行下茬生产。(北京市土肥站 文方芳)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