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知识 -> 种植
邯郸小麦冻害重 开春早管别放松
时间:2016-02-24 01:17:36来源:作者:[标签:作者]

  记者 董志水 孟燕君

  冬小麦返青停滞一片枯黄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河北省冬小麦种植区自南向北开始陆续进入返青期。然而,邯郸市永年县、馆陶县、肥乡县大片大片的麦田,麦苗普遍枯黄,没有返青迹象,与正开始返青的麦田形成鲜明对比。很多农户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束手无策,急切地需要专家技术人员给予指导。

  2月18日,河北农民报永年县报友俱乐部报友郑新民给记者打来电话,反映该县正西乡70%以上小麦苗干枯,麦田里发青的麦苗占不到30%,从地里拔出来的小麦苗,大约有1/3的麦苗全部是干的,没有一点带绿色的,有1/3扒开根部有一点点绿色。从郑新民发来的照片可以看到,无法正常返青的麦田,与已经开始返青的麦田颜色、界限特别明显。拔出的小麦苗干枯、不水灵,只有分蘖的心叶基部略显绿色。

受冻小麦田一片枯黄。

正常返青的小麦生机盎然。

受冻小麦叶片枯黄,只有心叶保留绿色。

  除永年县以外,近日记者还陆续接到了馆陶、肥乡等地读者的反映,根据大家描述的情况判断,程度相差不大,有的地块甚至更严重。大家普遍反映,农户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更不知道应该在管理上采取什么措施。

  为帮助遭遇此类情况的农户迅速采取措施,本报记者紧急联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所杨利华研究员等专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并给出具体管理意见。同时,本报记者还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征求相关行业人士的意见。

  从专家及业内人士分析看,比较统一的看法是,客观原因是入冬前后的长时间低温雨雪雾霾天气,导致麦苗发育不好,内在原因是部分小麦品种为半冬性品种,品种本身抗冻性差,以及小麦播期、播深等因素造成。本期“现场直击”,我们就邯郸小麦田冻害问题进行分析,并整理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半冬性小麦品种冻害严重

  看了本报记者转发的麦田图片,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所杨利华研究员分析指出,从图片反映的情况看,这些返青停滞的麦田应该是遭受到冻害影响,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气候因素,麦田进入越冬期前的11月份,出现了长时间雾霾天气,导致光照不足,麦苗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养分积累少,抗冻性降低;

  二是品种因素,农户种植抗冻性差的品种死苗严重;

  三是播种环节出现了问题。若播种过浅,分蘖节达不到1.5厘米深度,极易冻死。播期早,播量过大,都易造成冬前拔节、穗分化而被冻死。播种过晚的麦田也有可能出现冻害严重的情况。

  杨利华研究员指出,邯郸冬小麦区的适宜播期一般在10月10~15日,播种过早容易造成麦苗早发形成旺苗,个体发育不良,难以抵御冬季低温。另外,小麦冻害不是冬后出现的问题,而是去年刚入冬时的11月就出现问题了。据气象资料,2015年11月,共出现了25天雨雪雾霾天气,气温低,光照严重不足,导致部分基础不好的麦田发育不良,严重的出现死苗。受此还有部分麦田麦苗分蘖减少,群体不足,需要在春季管理时多下点功夫。

  此外,本报特聘专家王智广认为,去年冬天中南部麦区出现过-17℃的低温,在这样的低温环境下,抗冻性差的品种和根部已经发生病害及播种土壤不实的麦田极易发生冻害。

  中科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董文旭、沧州泊头市农技站李金英等均认为读者反映麦田是遭受了冻害。

  衡水市门庄乡帮农宏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金卯认为出现问题地块有可能是晚播麦田:“当地有这样的麦田,从苗情看只是叶片干枯,但分蘖心叶问题不大。”

  邯郸市馆陶县粮源种业经理郭凤治经理在实地查看了几块麦田认为,麦田枯黄主要是品种的原因,同样的气候条件下,播种情况基本一致,那半冬性的品种抗冻表现肯定不如冬性品种,从麦田苗情看,受冻麦田返青肯定会延迟,春季管理需要早促早管。

  受冻麦田要看苗早促早管

  杨利华研究员认为,之所以今年开春农户反映麦田冻害重于往年,主要跟去年入冬前的长期低温雾霾特殊天气有关,持续阴霾天气和提早降温,加上播得早和播得浅等因素,都可能会造成冬前生长不足,弱苗比例大,群体不足,个体偏弱。针对受冻麦田的早春管理,应该根据苗情、土壤墒情分类管理,墒情好的采取锄划保墒增温措施促进返青;差的起身初期浇水追肥。死苗严重、没有保留价值的应毁种其他作物。杨利华研究员特提出以下管理意见,供广大农户参考:

  1.促控结合,科学浇水追肥。凡是受旱麦田,都要及时浇水,结合浇水合理施肥,并实行分类管理。群体小、长势弱的三类苗以促为主。春季追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于返青期5厘米地温稳定在5℃左右时追肥浇水,亩施尿素8~10公斤和适量的磷酸二铵;第二次于拔节期进行,亩施尿素5~7公斤,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对叶色和生长正常的晚播弱苗麦田,要控制早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和土壤透气性而影响麦苗生长。长势一般的二类苗促控结合。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60~7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初期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公斤;地力水平较高,亩茎数70~8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中期追肥浇水。长势健壮的一类苗控促结合。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调节剂,缩短基部节间,控制植株旺长,防止生育后期倒伏。拔节期追肥浇水,亩追尿素13~15公斤。旺长苗以控为主。对无脱肥现象的,应早春镇压蹲苗,避免过多春季分蘖发生,在拔节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对有脱肥现象的,在起身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镇压提墒,提高小麦抗旱能力。早春土壤返浆或下雨后,用化肥耧施入氮肥,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

  2.镇压划锄,提墒保墒。镇压与划锄结合进行,先压后锄,促进土壤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对播种时整地粗放、坷垃多和没有水浇条件的麦田,早春土壤化冻后及时镇压,沉实土壤,弥合裂缝,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根系生长。早春小麦返青后对旺苗进行镇压,也是控旺转壮的有效措施。

  3.防控病虫,化学除草。重点搞好小麦纹枯病、麦蜘蛛、吸浆虫等病虫草害防治。防治纹枯病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克,加水50公斤喷雾,隔7~10天再施一次药,连喷2~3次,将药液均匀喷洒在麦株茎基部,以提高防效。防治麦蜘蛛亩用1.8%阿维菌素乳油8~10毫升,加水40公斤喷雾防治。防治小麦吸浆虫要严把蛹期和成虫期防治两个关键环节。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春季气温稳定通过6℃以后,选择晴好天气于上午10时至下午4时,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对路除草剂,及时进行化除。

  4.预防晚霜冻害,及时补救。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当气温逐渐回升后,若突然出现降温天气,要在降温之前及时灌水,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防御早春冻害。冻害发生后,要及时追施适量氮素化肥,然后浇水,促进受冻小麦恢复生长。

关闭】【顶部
上一篇:核桃高产抓4点
下一篇:严防小麦倒春寒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