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知识 -> 种植
预防芸豆红根和锈病
时间:2016-03-16 02:36:41来源:作者:[标签:作者]

  近日,有网友咨询,怎样预防芸豆红根(根腐病)和锈病?针对网友所提系列问题,现就该两病的发生特点、规律以及应该采取的相应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芸豆红根(根腐病):该病是芸豆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危害根部和茎基部,发病较重,危害较大,防治也较困难。一般发病率在25%~40%,严重的高达60%以上。该病从一出秒即可开始发病,3~4周内进入发病高峰。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首先发黄,病部产生褐色或黑色点状黑斑,由支根蔓延至主根,致使整个根系腐烂或坏死,病根易被拔出。纵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呈红褐色,扩展后向茎部延伸,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粉红色霉状物。该病原为腐皮镰菌,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土壤病残体中存活,腐生性很强,可在土中存活10年或更长时间。种子不带菌,土壤病残体和未腐熟的带菌有机肥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借雨水、灌溉水和农具等传播,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引起根部皮层腐烂。发病适宜温度24~28℃、相对湿度80%、高温高湿、土壤含水量大以及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黏重、连作重茬、地下害虫多、根系伤口多等情况下均利于该病较重发生。

  二、芸豆锈病:该病是芸豆生产上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茎蔓、叶柄和荚角。发病初期,先在叶片背面产生边缘不明显的黄绿色、稍凹陷、后渐为褐色的圆形小斑点,直径0.5~4毫米,中间稍突起,病斑处有褐色至黑褐色小粒点,后逐渐扩大成深黄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发出红褐色粉末即夏孢子,后期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致使叶片变形早落,叶正、背面可见黄白色粗绒状物即锈子器。荚果染病,出现突出表皮疱斑,表皮破裂后,散发褐色孢子粉。该病菌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来春孢子萌发产生担保子,借气流传播产出芽管,在病部产生病原进行再侵染。日温在23℃、相对湿度在90%、连绵阴雨等条件下容易造成该病较重流行。

  三、防治措施:

  1、土壤处理:每平方米苗床用99%噁霉灵可溶性粉剂2~4克对水至1000倍液,对苗床进行喷淋消毒,浅耙后播种。或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4~6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5~8克,拌细土20公斤拌匀,将三分之一药土撒于畦面,三分之二药土用于播种后盖土。

  2.芸豆红根(根腐病)药剂喷雾防治:

  (1)25%阿米西达(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

  (2)72.2%普力克(霜霉威盐酸盐)水剂750倍液+99%噁霉灵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

  (3)30%中农·瑞苗清(甲霜·噁霉灵)水剂1875倍液+2.5%适乐时(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500倍液。

  3.芸豆锈病药剂喷雾防治:

  (1)80%鼎嘉(全络合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苯醚甲环唑乳油3000倍液。

  (2)40%福星(氟硅唑)乳油7500倍液+21%过氧乙酸水剂375倍液。

  (3)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50倍液。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