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赣州市农科所副研究员张红林主持选育的“白化转斑叶型不育系高光A”,11月28日在赣州通过了省级科技鉴定。以原江西农业大学校长刘宜柏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研究的思路清晰,技术路线先进,在水稻白化转斑叶型三系不育系的选育上属国内首次报道,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创新了杂交水稻育种方法,较好的化解了杂交水稻育种种子纯度等难题。 杂交稻虽然已经广泛种植,但目前仍然存在三大缺陷:一是种子纯度的问题(包括亲本种子的纯度和大田种子的纯度)。目前,三系杂交水稻、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期间,常因不育系的育性不稳、纯度不高或受外界环境异常的变化而导致杂交种子纯度不高。二是纯度鉴定的时间长,每年杂交种子在销售前都要在海南借代进行纯度鉴定。三是整个杂交水稻生产的过程成本偏高。如何解决杂交水稻种子纯度的问题一直是一个世界难题,也是科研人员的攻关点。运用白化标记育种的新技术,有望使这个难题的解决成为可能。这项技术就是将水稻白化标记基因导入水稻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在苗期识别具有白化标记性状的不育系与保持系杂株,简化杂交水稻种子纯度鉴定工作,使杂交水稻种子风险下降为零。 高光A正是采用白化标记新技术选育而成。采用60Coγ辐射诱变D57B的干种子,获得的白化苗突变体,与D57A杂交,并连续回交育成的白化转斑叶型籼型三系不育系,其白化叶色标记性状受细胞核的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该不育系除具有一般常见的叶色标记不育系的典型特征外,4叶至6叶仍白化,6叶后至成熟一直呈白化斑叶,主脉全程白化,抽出的稻穗稃尖、外颖上端呈绿色,颖壳其他部位白色,灌浆成熟期稻谷为淡黄色。因此,高光A不育系带有明显白化标记性状,可在苗期鉴别不育系和保持系杂株,有利于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和纯度鉴定,有利于制种高产。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