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育种不仅又苦又累,而且成功率极低,许多农业专家辛苦一辈子都培育不出一个良种。
河南温县的普通农民吕平安,居然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培育出10多个小麦高产优质新品种(系),在黄淮麦区累计推广种植1.84亿亩,增产小麦70多亿公斤,创社会效益80多亿元,并获得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今年59岁的吕平安出生在温县祥云镇喜合村,少年时期遇上三年自然灾害,切身体验过挨饿的滋味。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让更多人远离饥饿。1980 年,在村里搞农作物科学试验并取得突出成绩的他,被公社领导调到公社种子站任站长。他接待前来温县考察小麦的农业部专家时,专家说了这样一句话:温县是小麦高产县,可惜没有自己培育的品种。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句话刺痛了吕平安。他心想:一定要为温县培育出一个小麦高产新品种,让乡亲们都吃饱饭!说干就干,吕平安在自家的责任田里辟出五分地,当年引进29 个小麦新品种(系)试种。他对妻子说:“以后家里的活你就不要指望我了。”他一头扎进地里,着了魔一样研究小麦品种。 但老天爷故意跟他开个玩笑:当年他就栽了个大跟头,精心伺候8个月的杂交麦,收获的大部分是空穗……
问题出在哪儿?吕平安苦苦反思:还是知识欠缺啊!1988年,他报名上了河南农大函授班,潜心补课。1992年,他拿到了大专文凭。这时,有人劝他:“单位那么多人都转成国家干部了,你也跑跑吧!”他反问:“转成干部还能在家搞育种吗?”
有心人,天不负。终于,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温卖六号”,从他的承包田里诞生!1998年,“温麦六号”通过省审,改名为“豫麦49”。吕平安再接再厉,又培育出豫麦49—198、平安3号、平安6号、平安7号等小麦优质高产新品种,为农民兄弟增产丰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丹菡)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