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知识 -> 种子
10个水稻新品种介绍
时间:2010-03-29 10:19:04来源:作者:小雨
    1、Ⅱ优7954 国审稻2004019 农业部超级杂交稻重点推广品种 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6.3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3天,株高118.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7万穗,千粒重27.3克。抗稻瘟病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 2002-2003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高产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7.7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01%。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4.8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11%。 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一般,适宜在长江流域(武陵山区除外)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以及河南南部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2、钱优1号     国审稻2009014     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29.7天,比对照“Ⅱ优838”短4.3天。株型紧凑,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7.5万穗,千粒重26.3克。抗稻瘟病综合指数6.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整精米率55.4%。2006、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77.00公斤,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63%;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5.70公斤,比对照“Ⅱ优838”增产1.86%。     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较高,米质一般,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种植。       3、钱优0506     国审稻2009034     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7.7天,比对照“汕优46”短0.1天。每亩有效穗数19.1万穗,千粒重26.4克。抗稻瘟病综合指数4.0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整精米率62.6%。2007-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迟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亩产496.68公斤,比对照“汕优46”增产3.85%。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9.43公斤,比对照“汕优46”增产10.96%。     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较高,米质优,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4、国稻7号(内5优8015)     国稻7号组合(内香5A/中恢8015)由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成功,并授权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全国独占开发。     该组合2007、2008年参加国家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稻区中熟迟熟组区试,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90.79公斤,比“Ⅱ优838”增产3.30%。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3.1天,比“Ⅱ优838”早熟1.6天。该组合株型理想,茎秆粗壮,耐肥抗倒,作单晚种植,在浙江5月20-30日播种,全生育期129.0天,较“汕优63”短0.8天。适宜长江中下游稻区种植。 II优0514浙审稻2009028   该组合平均全生育期137.3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3.2天,平均亩有效穗13.2万,千粒重27.8克。2006-2007年参加温州市单击杂交晚籼稻区试平均亩产502.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2%。2008年温州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3.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4%。该组合属籼型三系杂交稻,分蘖力中等,丰产性较好,生育期适中,适宜在温州地区作单季稻种植。       5、Ⅱ优598     浙审稻2009023     该组合平均全生育期129.2天,比对照“汕优63”长0.7天,平均亩有效穗15.0万,抗叶瘟1.8级,穗瘟4.5级,白叶枯病7级,褐稻虱8级。2006、2007年参加衢州市单季杂交晚籼稻区试,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23.6公斤,比对照增产3.7%。2008年衢州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5.2公斤,比对照增产6.7%。该组合适宜在浙江衢州地区作单季晚稻种植。       6、钱优0508     浙审稻2009013     该组合平均全生育期131.3天,比对照短1.7天;平均亩有效穗17.0万,千粒重26.2克。平均抗叶瘟0.0级,穗瘟3.8级,白叶枯病7.0级,褐稻虱6.0级。2006、2007年参加省单季杂交晚籼稻区试,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56.3公斤,比对照增产5.3%。2008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2.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1%。该组合属籼型三系杂交稻,适宜在我省籼稻区作单季稻种植。       7、钱优100     浙审稻2008017 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温州地区作连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30.6天,比对照“汕优46”长6.4天,千粒重23.7克。分蘖力强,丰产性较好,后期熟相较好。一般亩产500公斤,高产栽培可达550公斤以上,重点防治螟虫、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虫害。适宜在温州地区作连作晚稻种植。         8、八优8号     国审稻2004038
    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49.4天,比对照“秀水63”迟熟3.7天。每亩有效穗数20.3万穗,结实率81.8%,千粒重26克。抗稻瘟病3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2001、2002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73.50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2.23%。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8.21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5.62%。适宜在浙江、上海、江苏、湖北、安徽等地作单季晚稻种植。
    9、浙优12号     浙审稻2008019
 该组合两年省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52.0天,比对照长4.2天,平均亩有效穗15.8万,千粒重24.2克。平均抗叶瘟0.0级,穗瘟5.0级。2005、2006年省单季杂交粳稻区试,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33.9公斤,比对照增产7.8%。200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8.4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11.6%。
    该组合属中迟熟杂交晚粳稻,丰产性好,分蘖力中等,结实率较高,后期熟相好,抗倒性强,适宜在我省稻瘟病轻发粳稻区作单季稻种
    10、浙粳41   浙审稻2009003
  该品种全生育期152.9天,比对照长2.7天;平均亩有效穗17.5万,千粒重25.2克。2006、2007年参加省单季晚粳稻区试,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39.5公斤,比对照增产4.4%。2008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6.1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3.2%。该品种属中熟晚粳稻,分蘖力中等,穗型较大,丰产性较好,后期转色好,米质优,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中抗褐稻虱,适宜在我省粳稻区作单季稻种植。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