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来临,农村基层夏收、夏种的同时,因种子问题引发的各类纠纷也进入高发期。目睹了几起或大或小的因种子产生的纠纷后,笔者深感现在农村的种子市场亟待规范。
随着种子市场的放开,目前,农民获得种子的渠道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延伸到各个自然村的各类农业种植合作社垂直供种,二是国家的良种补贴以种子的形式发放到农民手中,三是农民从农贸市场、种子市场购买的种子,四是从亲戚朋友那里获得的种子。
由于进种渠道多,导致品种杂、乱、多,农民难以识别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农业部门无法控制主推品种的推行,农民难以达到粮食优质、高产。一个地方若种植的品种过多、过杂,就会出现几个品种成熟期时间不一致、单产参差不齐、抗病性状不一致等不良现象,给农民增产增收埋下隐患。同时,一些种子经销商受利益驱使,不讲诚信、不守信誉、不讲质量、以次充好、片面夸大产量,出现不少坑农害农事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这些情况,越是在边远地区越是严重。
希望有关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种子市场的管理力度,完善种子经营许可制度,加强流通领域种子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经营种子的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同时,提醒农民朋友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到合法经营点购买种子。要购买包装、标签标注完备、质量合格的种子,不要购买散装种子或无证包装的种子。不要购买无证照、走乡串村流动销售或假借科技下乡宣传销售的种子。同时,要索要购种凭据,播种后保存包装袋,以便出现纠纷时及时处理。(尔真)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