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连片特困地区马铃薯种薯产业研讨会今天在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召开。研讨会上就全国马铃薯种薯产业的发展情况、马铃薯选种育种技术等进行了讨论。
渭源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如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一直是渭源县面临的难题。同时,渭源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这里高寒阴湿的气候、深厚疏松的土层造就了种植马铃薯良种繁育优越的环境。
近年来,渭源将马铃薯种薯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突破口,全力打造“中国马铃薯良种第一县”,创造性的提出了“双推双带”模式,即“推进科技扶贫带动产业发展,推进产业开发带动农民增收”,大力发展马铃薯种薯产业。2011年,渭源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总产值达4.6亿元,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1354.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9.1%。
随着马铃薯种薯产业的发展,渭源逐步形成起了健全产业发展的“四大体系”:种薯扩繁体系、贮藏销售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和品牌宣传体系,建成了会川马铃薯种薯科技示范园区、启动建设了总投资12.2亿元的渭源县马铃薯种薯现代农业示范区,马铃薯种薯贮藏窖达到31栋,马铃薯贮藏能力达到60万吨。同时从种薯的生产全程进行跟踪,保证种薯品质,“渭源马铃薯种薯”原产地标记也获得认证,进一步提高了渭源种薯的知名度。
国务院扶贫办产业开发指导司司长海波在发言中说,马铃薯既是贫困地区农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粮食作物,又是环境资源利用的优势作物和农民增收的经济作物,不仅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扶贫开发工作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后将重点把马铃薯产业培育建设成为扶贫主导产业,特别是要把种薯产业建设做为突破口来抓。
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植物病理研究室主任 Gregory Allan Forbes表示,这么大规模的进行马铃薯种薯的培育他还是首次见到,这对于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来说是有益的尝试,但还需对农民进一步进行技术指导,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帮助农民提高收益。
(李琛奇,陈果静)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