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创业
河南农大:“村官专业”,没有停止的探索
时间:2009-11-02 11:39:48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赵慧

  “村官专业”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管理学或农学的范畴,是一个多学科杂交的新学科。

  我们要培养的人才,第一要具备大学生的素质;第二要具备“村官”的素质;第三是要有不同的村所需要的特定素质。

  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其他专业的学生干得好,那就是我们办学的失败。

  我只能保证学生的质量,至于到农村的通道是不是畅通,需要党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

  2008年7月,在一片争议声中,全国首个“村官专业”——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在中原腹地河南诞生了。

  时至今日,围绕“村官专业”的讨论依然热烈。高校设置这样的专业是否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从学院派系统的理论知识,到田间地头的七十二般武艺,其间是否存在巨大的鸿沟?学了“村官专业”,就一定能当好村干部吗?

  在“村官专业”开办一学年之际,记者专访了“村官专业”的主要推动者——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程传兴,以当事人的视角解读这个尚在探索中的新事物。

  “没有省委书记带头解放思想,我们真还想不到”

  中国人事报:听说“村官专业”是在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的倡导下创立的。

  程传兴:“村官专业”是解放思想的产物。没有省委书记带头解放思想,我们真还想不到。

  去年4月,我在河南省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会议上发言,徐光春书记在脱稿讲话中说,你们农大刚才说高校办学要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问你,农大有没有“村官专业”?肯定没有,但是应该办。我听了为之一振。

  散会后,教育厅长蒋笃运要求我们抓紧拿出方案。学校立即研究和论证,提出了招生方案。到7月,我们这个专业已经开始招生录取了,而且分数很高,生源质量很好。

  中国人事报:这么短的时间就上马,是不是有点仓促?

  程传兴:设置“村官专业”不是脑子一热,它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的需要。搞城乡统筹、搞新农村建设都离不开智力支持。作为农业大学,服务三农、培养农村需要的人才是我们的天职。再者,如今大学办学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设置像“村官专业”这样很实际、很具体的专业应该是大势所趋。

  在专业设立之前,我们围绕“村干部到底需要什么素质”和“怎么培养合格的村干部”做了非常细致的调研,请教了各层面的相关人士,培养方案也是十易其稿,最后确定专业名为“农村发展与管理”。去年底,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升级为农村发展与管理学院,更加便利在全省范围内整合最优资源,不受传统办学观念的影响,走出一条有特色的道路。

  现在,学校对“村官学院”高度重视,厚爱有加。我们希望,“村官专业”和“村官学院”能成为河南农大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村官专业”教些啥?

  中国人事报:高等教育直接培养村干部的做法,在河南农大之前从未有过。请问这个专业的培养方案是如何设计的?

  程传兴:培养方案是3年理论实践加1年驻村见习实践。课程设置上以管理为主,吸收农业科技、法学、社会学、党建等相关课程,以适应村干部工作所需要的宽广的知识面。可以说,这个专业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管理学或农学的范畴,是一个多学科杂交的新学科。

  在教学上,这个专业也有别于其他的专业。农、林、牧和管理类的课程由本校教授任教,而农村社会学、社会调查、基层政权建设等等课程,我们要请省社会科学院、省委组织部和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来上。还会穿插大量的专题讲座。

  最重要的是,这个专业的学生会有大量的时间接触真实的农村,做一些实际的事情。只有亲身经过一些事情,才能更好地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动手能力。

  中国人事报:有人说,温室里培养不出参天大树,好干部也不是学校能教会的。您怎么看?

  程传兴:这确实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学得好和干得好是两码事。但是大学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积淀。有了这种积淀,他的思想层次会跃升一个高度。所以,好干部虽然不是学校教会的,却也离不开学校教育。

  即使他学得很好,要想当好“村官”,必须要真正融入农村。农民的那种生活习惯、风俗传统、思想意识,要不是真实地和他生活在一起,你就会觉得格格不入。大学生下村以后,不仅要了解农民想的啥,还要理解他为什么这么想。在融为一体的基础上,再去引导他、支持他,然后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和认可。

  中国人事报:学校的教育应该会让学生们具有一些统一的素质。可是,各地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

  程传兴:这涉及“三种素质”的递进关系:我们要培养的人才,第一要具备大学生的素质,这是基本的;第二要具备“村官”的素质,这是培养目标;第三是要有不同的村所需要的特定素质。前两点是学校的任务,最后这一步是学校教育解决不了的,要靠他到岗之后自己调整适应。

  “特区学院”的特殊政策

  中国人事报:要做一个好“村官”,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理想、信念、感情的支撑。

  程传兴:对。能不能热爱“村官”这个专业,能不能热爱农村,这是个大前提。从一进校,我们就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要让他们认识到,基层工作是人才成长的最佳选择,很多领导干部、成功人士都有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宝贵经历。别以为你是个大学生,放在村里就委屈了。说实话,能把“村官”干好,那是大本事!

  中国人事报:如果“村官专业”的学生觉得自己确实不适合到农村去工作,怎么办呢?

  程传兴:绝不勉强,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农大,“村官学院”是个“特区学院”,“村官学院”的学生可以自由转到别的专业,也允许校内热爱“村官专业”的同学转进来。前不久,我们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村官专业”公开选拔,90名志愿到“村官专业”学习的大学生经过严格的考试转入了“村官学院”。我们计划,首批“村官专业”学生上完2年级后,还要在全校范围重新遴选“村官专业”学生。就是要确保这个专业的学生是真正愿意到农村工作的。

  “谁说大学生当‘村官’不是正经工作?”

  中国人事报:您是否听过这样的质疑:当村干部称不上是真正的就业,以当村干部为高校培养目标不很妥当。

  程传兴: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太片面。好像大学生到农村就是人才浪费。难道大学生在城里找个小公司做管理工作,就是当白领了、就业了,而能把一个村庄治理好、带领几百户人致富就不是正经工作了?

  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长期以来,城市和农村没有均衡发展,农村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现在,国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搞城乡统筹,我认为,智力支持比物资支持更重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应是政府支农惠农的另一种形式。

  治理好一个村,任务很重,责任很大,价值也很大。中国有这么多大学生,要是一个大学生“村官”能把一个村治理好,那新农村建设问题就解决了。

  中国人事报:这个专业的学生是按照村干部来培养的,未来他们是不是能顺利进入村干部队伍?

  程传兴: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开办这个专业时最大的顾虑:“产品”是造出来了,“卖”给谁啊?如果“村官专业”的学生不能够大部分当“村官”,这个专业就名不副实。

  现在,我们考虑,首先,农村对于这类人才有大量的需要。仅我们河南就有几万个村,“市场”还是很大的。其次,关键取决于我们培养的质量,如果农大培养的学生大家都抢着要,就不愁“销路”了。再次,我们未来可能会同组织部门协商,在参加大学生“村官”招考时争取一些倾斜。不过我相信他们都很优秀,经得起最苛刻的挑选。

  中国人事报:同样是大学生,同样是当“村官”,“村官专业”的毕业生优势在哪里呢?

  程传兴:不限制专业的大学生“村官”,什么专业都有,大多又没什么农村工作经验,要他很快发挥作用恐怕很难。而且报考动机不一样,是不是都能扎下去也难说。“村官专业”是根据农村实际需要“定制”的,一旦他们进村之后,就能立即进入状态,持续地发挥作用。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我常说,如果我们的学生去当“村官”,没有其他专业的学生干得好,那就是我们办学的失败。

  中国人事报:您觉得,村官专业的毕业生会有一条怎样的职场道路?

  程传兴:首先当个好“村官”,踏踏实实把村庄治理好,熟悉基层、熟悉农村。若干年以后,可以多元发展。他可以留任“村官”,造福一方;也可以报考公务员,逐步争取政治上更大进步;还可以考学深造,或者转型做其他工作。我觉得,后备干部这条路更好一些,更符合中央对大学生“村官”的期望。

  “‘全国首家’的招牌什么也代表不了,质量才是品牌”

  中国人事报:对“村官专业”,您现在思考最多的是什么问题?

  程传兴:我现在想得最多的,一是我们办学的质量如何,二是学生的出路问题。

  我常和“村官学院”的老师们说,“全国首家”的招牌什么也代表不了,质量才是品牌。在学生的出路方面,“村官专业”开设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村干部,大部分毕业生应该下村。但是我只能保证学生的质量,至于大学生到农村的通道是不是畅通,还需要党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

  中国人事报:“村官专业”创办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目前正在蓬勃开展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如果未来没有这样的政策了,“村官专业”怎么办?

  程传兴:我认为,大学生“村官”是个新生事物,这几年可能只是个开头,或者叫探索期。几年之后,政策会比现在更完善。即便没有这样的政策了,几年后的中国农村依然需要大量人才,像这样的实用型人才仍然大有可为。

  “村官专业”关键词

  【成立】

  2008年7月,河南农大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开设,面向河南本地招收文、理科学生各30人。招生情况十分火爆,共有931人上线。2008年12月25日,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从河南农大经济与管理学院中独立出来,成为农村发展与管理学院,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与副省长刘满仓专门赶到学校,为该学院揭牌。

  【课程】

  “村官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是管理和农业技能两大类。管理类课程包括农村基层工作方法、农村政策学、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等十多门;农业技能类包括作物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畜禽养殖和疾病防治等十几门。

  【见习和毕业】

  学校对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审核,主要依据大学生在村里实施创业项目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结合他们在村里进行社会文化建设工作的情况和对村里的建设发展规划。论文通过后,学校颁发管理学学士学位。学校同时鼓励学生选修农学第二学位。

  【村官乡村工作站】

  农村发展与管理学院计划在全省建设50到100个“村官乡村工作站”。每个站分配3到4名见习村官,实行一个教授加一个地方官员的双导师制,工作重点是村发展规划和立项创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或在当地原有经济项目上进行产业链拓展和技术升级。一批学生见习完毕,他们的项目却留了下来,下一批学生可以接着做。今年10月,首批23个“村官乡村工作站”将投入使用。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