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武乡县在加强大学生村官管理的同时,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培养锻炼和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从强化待遇保障、加大政策扶持、鼓励一线历练方面入手,确保大学生村官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待遇保障与情感关爱相结合,促村官“待得住”。该县坚持待遇保障和思想情感交流相结合,真心关爱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按照备有一间住房、一张床、一张办公桌、一把椅子、一套灶具、一台电视机的“六个一”要求,采取集体房屋、借房或租房等措施,灵活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并把大学生村干部补贴纳入县财政预算全额承担,为他们办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为每人开设个人账户,统一管理。
设岗定责与政策扶持相结合,促村官“干得好”。该县按村情民意信息员、科技扶贫辅导员、致富共富领航员等“八大员”要求,为大学生村官进行科学设岗定责。针对创业技能缺乏问题,邀请县专家学者、乡(镇)农业、农技部门技术人员采取培训班、巡回讲课、现场指导等方式,有针对性的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农业技术,提升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针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经验不足问题,乡镇党委、村委积极支持大学生“村官”立足本村实际和资源优势,采取挂靠能人大户的方式,汲取创业经验。茅庄村李刚在故城镇党委的支持下组建了“金茅种植专业合作社”,新建移动大棚100座,充分利用科学复种、无土栽培育苗技术,种植青椒100亩,农户亩均收入超过8000元。
政治激励与一线历练相结合,促村官“流得动”。该县制定了《武乡县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要求大学生村干部每周报一份周记、每月报送三条信息、每月向乡镇党委汇报一次工作,每半年向县委组织部报送一份调查报告。各村结合实际年初明确大学生“村官”具体职责,由大学生“村官”向村民公开承诺,年底向村民大会述职,进行民主评议,使大学生村官工作上有劲头、政治上有奔头。实行一线培养,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到乡镇党委办公室、矛盾调处、招商引资、重点工程等工作一线,给他们下任务、压担子,在实践中磨练意志,提高分析、处理问题和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
截止目前,该县214名大学生村干部创办各类致富项目达20多个,有12名能人大户与大学生“村官”结成了帮扶对子,举办各类大学生“村官”创业专题讲座、培训班达10余场,累计培训大学生“村官”22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