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国家作出重大决策,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本月中旬,上海市今年选聘的234名大学生村官将任职10个郊区(县)“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助理”岗位。
大学生当村官,到底能有多大作为?在农村,他们的价值何在?面对新科村官即将走马上任,已经在田间村头摸爬滚打一年甚至多年的大学生村官是否有话要说?
放弃律师当村官
复旦大学法学硕士毕业的胡勇康,现在崇明县中兴镇爱国村任村支书记助理。去年,他放弃报考国家机关或者到高收入的律师事务所工作的机会,选聘成为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
初来乍到,他看到村里档案缺乏系统管理,于是运用自己的电脑优势,将资料档案分类归档。在今年4月的村委会选举中,他更是主动将选举过程中的各项资料汇编成册,一目了然。当得知他是法学专业的高材生之后,熟悉他的村民遇上纠纷,都会找胡勇康咨询。小胡也会利用专业所学在村里组织一些知识培训。
当村官一年,胡勇康在村里人缘很好。“没有什么诀窍,就是多和人打招呼,送出微笑,传递阳光乐观的形象。解决村民的困难,不拖拉,让人们看到新村官的效率和热诚。”
谈到一年的收获,他感触很多:“对农村的生态和基层工作有了切身了解,人也成熟了。”今年4月,他在村换届选举中,当选为村党支部委员。
走出书斋的大学生怎样在村官岗位上有劲使得出?胡勇康认为,大学生们村官切忌急于求成,平常心很重要。“周围的环境千差万别,关键还在于心态。不能过于理想化,心态要更加实际。同时,要学会在平淡中发掘机会。由于现任村干部中,不少人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大学生们应该有发挥才干的空间。”
曾经对选择后悔
薛斌现任奉贤区南桥镇五宅村党支部委员。2007年,他参加了南桥镇农村有志青年招聘,成为了一位大学生村官。而此前,他已经是市中心的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的门店负责人。
薛斌说,当村官最艰难的时期就是刚刚上岗的那段日子,大家都是带着满腔热情和抱负而来,但是到岗之后,又不知道怎么独立开展工作,有些手足无措。薛斌称之为“适应期”。一次,有一位村民为了水稻补贴的事情,到村委会找农副主任。在扑空之后,他的脾气越来越大,甚至要动手打薛斌。“我当时真的很气愤,甚至涌上了后悔当村官的念头。”
两三个月后,薛斌渐渐融入到了工作中。“在忙忙碌碌中,我的观念在不断转变,当我的一些建议被采纳的时候,更是有一种成就感。”
一心想“挑担子”,这是不少大学生村官刚开始上任时最迫切的愿望,而现实却远非想象得那么简单,产生挫折感在所难免。薛斌建议:“大学生村官首先要学会稳定心态。年轻人心气高,但是要甘于从身边小事做起,不能眼高手低”。
如今,薛斌已经深深爱上村官的岗位。他说:“年轻人在农村能够大有可为,不一定非要挤在城市当白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