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创业
锲而不舍谋发展 日光大棚显实绩
时间:2009-11-02 11:45:13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赵慧

进入楚州区茭陵乡高荡村境内,一排排整齐的标准化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就会进入人们的视野,走进大棚,大家就会发现一架架长势良好的黄瓜藤,一条条垂下的鲜嫩黄瓜不时碰到你,这些场景无时不在提醒着大家,今年春节将是高荡村民反季度黄瓜丰收的日子,受益的村民会激动告诉你,这些都是在我们村大学生干部——曾强银帮助指导下获得的,全村百姓都感谢我们的曾书记。

2007年7月,作为江苏省千余名“大学生村官”之一,曾强银被分配到淮安市楚州区茭陵乡高荡村担任村支部副书记一职。初到高荡村任职,曾强银就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村为什么会经济薄弱?我们大学生到了村里能做哪些事情来改变现有状态?而我们又能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让村民们由被动式的要钱发展,变自主式创新发展呢?带着这些疑问,曾强银到村任职的头几个月,一门心思地扎入村组和农户进行调查研究,熟悉村情民情,了解村民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寻找高荡村经济薄弱的症结。

通过走访调查,曾强银发现村里大多数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是通过种植蔬菜来获得的,但个人种植往往会受到种植面积大小、蔬菜品种选择、季节变化等影响,尤其是到了冬天,不采取保温措施,几乎什么蔬菜也长不起来,村民经济收入长效增收难以得到保证,要想带领全村农民实现增效增收,关键是要找到适应本村实际的经济发展新思路。曾强银经过认真思考,认识到必须想办法使本村蔬菜种植规模化﹑产业化,才能使农民真正达到增产增效,而建设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就是适应本村实际的经济发展新思路。

可是建设日光温室蔬菜大棚成本比较高,据初步测算,建一个日光温室大棚至少需要3万元资金的投入,而普通村民又一下拿不出这么多钱,正当为曾强银资金问题发愁时,机会出现了——村领到了区发放用于 “整村推进” 40万元专项经费。

这40万元如何使用?引起了村“两委”成员激烈的争论。有人建议用这笔资金还债,有人建议用来修路修桥,也人有建议先放着,留着以后慢慢用……。各方互不相让,开了三次“两委会”都不欢而散。见到这种情况,曾强银决定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于是他私下和村书记、主任,还有几个主要村干部交换个人的想法。在他说服建议下,村干部们开始慢慢接受了曾强银的想法。在第四次“两委会”上作出决定,将“整村推进”的扶助资金用于补贴村民建设日光温室蔬菜大棚,村民每建成一个大棚,村里用整村推进的资金补贴其1万元,最先建成的40个大棚由村里优先补助。
在日光温室蔬菜大棚推广初期,村民对日光温室蔬菜大棚能否产生象宣传哪样的经济效益仍持怀疑态度,村民大会决定刚宣布过,村民的积极性都很高,可是没有几个人付诸行动,曾强银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于是和村干部们一起到村民家中进行动员说服,就是这样也只有20户村民参与进来。接着,大家又碰到了大棚搭建的技术问题,村民们没有建大棚的经验,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看过温室大棚,曾强银也只是在网上看过一些大棚的资料,如何解决大家技术上的问题呢?曾强银想到了驻村扶贫队员——市民政局科员陈宏,他把村民们搭建大棚碰到的困难及时地反映给陈宏,并取得市民政局领导支持,专程从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请来了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的技术员。
在技术员精心指导下,从2月开始,村民们开始陆续搭建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到7月底总投资84万元的20个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终于搭建成功。9月份,村民在大棚中开始培育黄瓜苗,在这过程中,曾强银不断地和技术员保持联系,认真研究解决村民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温度控制不好,造成死苗;地整理不够平整,造成营养液浪费等问题,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他还通过网络上网寻求帮助。在曾强银的努力和倾力指导下,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的种植户成攻克服了重重困难,目前大棚中黄瓜的生长势头良好,预计到2009年春节时,大家经济收入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更令曾强银惊喜的是,前不久区委书记赵洪权到高荡村考察时,充分肯定了他协助该村干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建设日光温室蔬菜大棚,促进经济增收的做法,并勉励曾强银要结合本村实际,继续做好帮助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服务工作,并把日光温室蔬菜大棚作为全村新农村建设特色项目,尽快形成更大规模,让更多农户村民得到经济实惠致富起来。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