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创业
谈大学生村官所面临的四大尴尬问题
时间:2009-11-02 11:45:53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赵慧

2006年,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17个省市区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组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今年开始,将用五年时间招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文化,给村子里带来了全新的气息,农村有了各种文化活动,开始建网站、开博客,学电脑、学法律,他们给农村带来了新风气,新变化,然而,大学生村官目前面临着他们不应该面临的尴尬。

1、身份尴尬。村民们觉得他们是“村官”,有知识有文化,容易相处,大事小情也愿意找他们去办。但村干部觉得他们还不成熟,还是个学生,其想法做法还是学生化的理想状态,根本不可能适应农村的生产生活,做点花架子还可以,干实事,使农民增收就万难了。不能正确对待选派入村的大学生。

2、地位尴尬。目前大学生村官普遍处于无职无权状态,在农村发展各项事情决策中,既没有表决权,也没有决策权。目前甚至进入村两委都是很困难的,因为几乎所有人会认为村两委委员至少得是本村村民。大学生村官在这种无职无权状态下,即使有好的想法和思路,除非遇到贤明的领头人,要不然推行起来难度可想而知。

3、使用上的尴尬。大学生村官主要工作岗位应该是所在的村,为所在村的经济建设、农业发展出谋划策,然而,让大学生村官头疼是乡镇没完没了的“借调”。一些大学生村官经常被乡镇政府以各种各样的名义从村里“借调”出去,有人甚至一年到头都呆在乡镇政府的办公室。乡镇政府“借调”又衍生出了大学生村官身份的另一层尴尬,大学生村官虽然是村里的干部,且不是了村官,是乡镇长期借调人员,又不是乡镇工作人员,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乡镇临时工。”

4、待遇上的尴尬。大学生村官是所在村的管理人员,却不是该村村民,不能享有普通的村民待遇。说他们是公务人员吧,也没有村级公务员这么一说啊。是个大学生,有文化、有素质,地位似乎应该比老百姓高一些,而在村里实行的是村民自治,老百姓才是村的主人,非村民怎能比主人地位高呢?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