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创业
郝雪松:硕士“村官”书写普法华章
时间:2009-12-21 10:04:38来源:作者:赵慧

    “大干部、小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才是好干部,大支部、小支部,促进农民增收的才是好支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丁集乡张巷村活跃着一位满腔热忱、矢志普法的特殊村官,他用自己丰富的法律知识、创新的工作思路带领张巷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走出了一条普法依法治村之路。

    他就是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选派干部、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郝雪松。还是一位在读法律硕士。他于2006年11月到村任职后,以“五五”普法为抓手,结合农村实际,带领村“两委”创造性地开展普法依法治村工作,不断增强全村群众的学法、守法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村庄环境。

    张巷村位于凤台县域西北18公里,全村9个自然庄,24个村民组,人口3594人,耕地5222亩。全村沼气用户280户。张巷村自2007年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村后,坚持“生态兴村、绿色惠民”的发展思路。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450元,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共有党员74名。近年来,张巷村先后荣获全国农科教结合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绿色小康村、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等荣誉称号,并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省级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

    针对普法依法治村工作难度大,任务繁重这一实际,在郝雪松的倡议和努力下,全村普法依法治村工作做到了“三个强化”: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了普法、依法治村领导小组和与之相关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人民调解委员会、“两劳”人员帮教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组织,还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二是强化制度建设。起草制定了张巷村“五五”普法规划、依法治村工作责任制和村干部学法制度、村民普法学习制度等10多项规章制度,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三是强化措施。切实做到普法依法治村工作年初有安排,年终有总结,并将其纳入全村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努力加以贯彻落实。

    工作中,郝雪松注重研究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张巷村实际,创新普法形式,提出了“三个结合”的工作思路。一是坚持普法与健全网络相结合。在健全村级普法组织的基础上,将24个村民小组长确定为普法联络员,对他们进行重点培训,并通过他们使法律宣传、矛盾排查、化解纠纷等工作延伸到每家每户,完善了村、组两级普法宣传网络,扩大了法制宣传受众面。二是坚持普法与维护社会稳定相结合。从整治治安环境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涉及婚姻家庭、耕地保护、宅基地审批、安全生产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收到了明显成效。三是坚持普法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把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制意识作为提高村民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推动了法制宣传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在农村日常生活中,相邻关系、赡养、宅基地等纠纷时有发生。对于棘手的、突发性的民事纠纷,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在抓好预防和调解工作的同时,郝雪松还加强了村调解委员会的规范化建设,做到了受理及时、程序规范、资料完善,对所有纠纷均做到有受必理、有理必果、有果必公。2007年以来,郝雪松共主持调解各类纠纷9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郝雪松凭借满腔热忱和创造性的工作,使张巷村的普法依法治村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村民的法律素质显著提高,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日渐浓厚,全村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秩序良好,经济健康发展,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7年以来,张巷村先后被授予“全国绿色小康村”、省级“五个好”村党组织村兵、市级“平安家庭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荣誉的获得,正是一个新的开始。在三年的选派工作中,我要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普法人。”我们期待,在一位优秀选派干部的引领下,法治文明之花在张巷遍地绽放,法治理念的光芒在张巷璀璨闪耀!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