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创业
大姚县百名大学生“村官”奋战抗旱救灾一线
时间:2010-06-10 09:28:03来源:作者:赵慧

  在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的热潮中,大姚县乡村田间地头始终活跃着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他们就是村民们交口称赞的大学生“村官”。60年一遇的旱灾,造成大姚12个乡镇农作物受灾19.87万亩,绝收10.84万亩,因旱造成不同程度人畜饮水困难,其中4.13万人和1.52万头大牲畜饮水极度困难。旱灾发生以来,全县 103名大学生村官积极响应,和群众同甘共苦,迅速行动,争当抗旱救灾“五大员”,充分发挥了大学生村官的先锋模范作用。   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文化水平高、操作能力强、信息沟通快等特点,兼任各村远程教育管理员,及时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收看抗旱救灾“远教专场”等视频光盘资料,充分调动起群众抗旱保春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利用黑板报、宣传标语、手机短信、网络、报纸等进行抗旱宣传报道,引导群众做好水改旱和水稻育秧的两手准备,对缺水地区需要实行水改旱的提前进行宣传。金碧镇厂房村女大学生“村官”张琳,不但积极参与抗旱救灾,协助消防队员送水,还注意收集掌握抗旱的好政策、好做法、好经验,及时在村宣传专栏、黑板报上加大节水知识宣传,做到抗旱救灾信息宣传及时更新。   各大学生“村官”与村“两委”班子一同进村入户,通过与群众“拉家常”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深入田间地头,认真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知识”下乡活动。部分大学生“村官”还积极参与举办农技培训班、开办科普知识专栏、搞科技示范等方式,把一些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传授给农民,手把手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引导群众走规模化、特色化种植之路。赵家店乡北新街村女大学生“村官”陈亚琴,通过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发帖求助等形式获取科学抗旱、合理施肥的宝贵信息,通过梳理,编成通俗易懂的文字,指导群众科学抗旱。目前全县组织开展抗旱科技知识培训18期,培训2.7万人次,为抗旱提供科技支撑。   大学生“村官”深入抗旱第一线,为群众送水上门、寻找水源、恢复生产,认真学习抗旱所需的农业科学技术、春耕备耕管理技术等,引导和帮助群众科学抗旱。石羊镇拉乍么大学生“村官”刘文斌对全村困难户和缺水户情况进行逐一走访,摸清旱灾情况,为重灾小组找水源,在缺水较重的小组建立临时供水点,当好群众架水、打井的技术指导。并与80多岁的孤寡老人郭华结为帮扶对子,为老人捐款200多元购买了装水用具,解决了老人的吃水问题。“多亏了这孩子,要不然我还要到一公里以外的地方挑水!”郭老竖着大拇指激动地说。目前全县投入抗旱资金606.25万元,架设和改造管道38公里,修建蓄水池40个,启用备用水源24处,动用机电泵1400台套,打井490眼,发放70个村民小组的驮水工具补助。   各大学生“村官”帮助各村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引导农村干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努力协调解决抗旱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带领村民调结构、兴产业,帮助贫困户定思路、选项目、谋点子,为抗旱救灾工作出谋划策,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利用河流、山泉、坑、塘、灌区等抗旱保春耕,并利用所学知识,为农民解疑答惑。目前,全县计划种植水稻10.3万亩、水改旱面积1.35万亩、种植玉米6.05万亩,其中地膜覆盖5万亩,计划育秧10336亩,其中计划原地育秧7891亩,异地薄膜育秧1350亩,旱育秧1095亩,计划玉米容器育苗2.5万亩,旱育秧和异地薄膜育秧面积已经落实。储备玉米良种15000公斤,地膜40吨,调供充足的农资,为大春农作物水改旱作好准备。   大学生“村官”与县乡村干部一道,活跃在田间地头,抗旱一线,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哪里有急难任务,哪里就有大学生“村官”的身影。龙街乡7名大学生村官组成抗旱救灾突击队,深入田间地头,在农民遭遇困境的时刻,冲在前面,干在一线,女大学生“村官”彭琳清发扬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针对干海资四个小组缺水严重的情况,彭琳清组织群众到5公里外的乡政府驻地送水入村,并与孤寡老人彭国昌结为帮扶对子,每天为老人送水上门。彭大爷站在自家门口激动地对说:“还是党和政府好,时刻关心我们困难群众,没水吃还为我们送来,帮我渡过了难关!”(苗家平)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