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经中央同意,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从2008年开始,每年选聘2万名,连续选聘5年共10万名大学生。这是继2005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后,党中央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大决策,标志着已经进行了10年之久的大学生村官实践活动,正式升级为 “国家战略”。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们正开始活跃在农村,奉献在农村。
大学生村官为什么需要文武双全?
这些大学生村官有个共性就是大专以上的学历,但是面对基层复杂的环境,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情况还是经常发生,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肯定难以适应农村工作,所以有人说:在农村工作,要用大脑做事,用四肢说话。
对于大学生村官而言,如何更快的融入农村、适应基层,取得村民们的信任,只有多和村民们沟通,了解村民们真实的生活状况,才能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全心全意的为村民服务。
同时,“文”是特色,是优势,要运用好;“武”是跟村民们沟通的桥梁,要学习好。农村工作是不可能在办公室内解决所有问题的,大学生村官就要学做“文武双全”的全才。关于“文”这方面不用多说,大家都明白,大学生村官跟在任的村干部们比,主要优势就在这方面。“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想主要是表现在农村生产和生活中各个方面,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农业生产技术的运用,这是跟村民拉近距离,逐步融入的过程。
2、农村文化活动的组织,这是体现综合协调能力,逐步磨合的过程。
3、村民矛盾纠纷的处理,这是学习基层工作经验,逐步树立威信的过程。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