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到馒头山周火英家询问家孵土鸡养殖情况。)
我学经济学,四年好不容易修了个学士,多少学了点经济学理论,尤其是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我自来到村的第一天起,确切的说,应该是自被通知村官录用那天起,我就在琢磨,怎么样把自己要去当村官的那个村发展好,建设好。让自己在大学里所学的东西能够在基层工作岗位相结合,有所发挥。2007年,村里发展了来料加工,当时的势头也是比较好的,从业妇女有40多人,一天有40来块钱的收入,但由于管理和业务等原因,后来该服装来料加工基地解散了。今年,村里准备利用村大会堂场地,引进外贸服饰加工,目前正在商谈。但由于区位条件、技术工人和信息渠道等因素,引进工业、加工类企不是件容易的事。
加工型的企业不行,难道就没有其他增收的途径?经济学中的“替代效应”和“路径选择”理论难道对一个小村庄会没有理论指导价值?我不信,我想:只要我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思考,总有路子的。今年3月,在一次与村民的交谈过程中,大家对养土鸡的积极性很高,这个信号给了我思路。3月底,一份《馒头山生态土鸡养殖项目可行性报告书》交到了镇、村干部手里。现在,这个自然村很多农户都养起了家孵土鸡,镇里也出台相应政策,给予每只家孵土鸡5元的政策补贴。下一步,根据农户养殖情况和发展势头,进行引导和规范管理,计划在2009年申报生态土鸡养殖示范基地。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