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视野,决定一个人的境界,而村官大学生又是否能达到“凌绝顶,小天下,观沧海,见己心”的境界呢?
从梦想的伊甸园到现实中的田间土地,大学生或许有些迷茫,有些措手不及,但他们对村官的工作也许仍旧充满期待吧,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毕竟是他们的选择。“凌绝顶”不是高高在上,不是处于绝美的尘世之中洞观天下,也许最朴实的“凌绝顶”就是在社会的土壤中播种希望。
“文革”时期的知青下放农村,虽然是迫不得已,但他们仍从酸甜苦辣中磨练了自己,为走上新的人生征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如今的大学生村官投身入农村,更具自由选择性,既然是出于自我的选择,那么他们就应该更有理由去播种人生的希望,有人期盼,就会有人去践行,生活本就如此。所以那些大学村官中的佼佼者并没有辜负大众的期望。部分大学村官利用已有的专业知识带领农民创业,收获金色的成果。他们根据本地的实际,搞起生态养殖园,建立草莓栅,创办茶园等,这些活动不仅使农民的荷包鼓了起来,同时也提升了农民的文化素养。
如果说“凌绝顶”需要村官大学生去播种梦想,那“小天下”又需要什么呢?
“小天下”或许是对一个人视野与心态的要求
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在农村获得如鱼得水的自由,大学生刚毕业,缺乏实践经验。或许村官的真正内含对他们而言就像一张白纸,除了空白还是空白,这就要求大学村官多与村里其它干部交流,请教,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农民尽早融合,放弃那些所谓的“待遇低,生活单调,太琐碎”的想法,不要鼠目寸光,不要在困难面前忘而却步,学着把农民当作亲人,尽自己的力量去为亲人承担一份责任。
“小天下”需要村官大学生自己去塑造,而“观沧海”则需要大学生与政府共同去营造。
“观沧海”需要客观条件,首先得“沧海”存在,对大学生而言,需要政府给他们提供一个能让他们发挥自我的坚实舞台,村官是一项战略工程,目前的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改革,需要人才支持,需要大学村官以自己的才智带动农村的发展,但目前农村的基础设施尚不够完善,资金缺乏,使大学生村官无法展示自己的才智,所以大学生村官合理利用资源来发展以及政府打造更坚实的舞台已交融在一起,一个广阔天地的创建需要二者的共同努力。
走过前面三步,“见己心”也许就不言而喻了,它要求一个人在自己的形骸之外,保有一双灵魂的眼睛,并学着提升自我的价值观,有的大学生村官把自己当作进入农村的一个过客,时间一到便会自动走人;或者是抱着某种功利心态,出于目前的就业压力,因找不到工作而走进农村,试问一下,一个人如果做事太功利化,心都定不下来,留下来也许贻害无穷,这就得要求村官大学生踏踏实实做事,全心全意为人民,用一颗真正热忱的心为农民送去一份福音,为自己营造一份应有的大境界。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