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鹿亭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时间:2009-10-28 14:37:01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山人
鹿亭乡高山村,距余姚市区40多公里,位于鹿亭乡北片,东邻陆埠镇,北与梨州街道上旺岗村相连。村庄总面积2.3平方公里,处于群山的环绕之中,除去少量的耕地面积,竹林地占了村庄总面积百分之九十以上,属于丘陵地带。由于环境、交通等原因,村内几乎所有年轻人都外出就业,剩下老人小孩,而60周岁以上的老人占村内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农业和林业收入是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副业的比例也不小,但是其中以编制竹子制品为主,个体经营户很少。以下是对高山村产业结构的调查分析:
一、 农业
在高山村没有水田,以旱地为主,并且无大规模成体系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种植的蔬菜水果和农作物多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目的。由于是山地,加上温和湿润的气候,这里的水土比较适合种植板栗、柿子、土豆、红薯等。大都村民都会在自家山地上种一些上述瓜果蔬菜,以备自用,但很少拿来卖。种植规模稍大一点的是茶叶,名优茶大概有80亩,到春季采摘旺季,村里的妇女就会上山采摘,这时就成了当地的农忙时节。采下来的茶叶卖给当地的茶厂,农民赚一些小利润。
竹笋是高山村主要的农产品,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这里盛产竹笋,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且种类繁多。因此,这里的村民要长期管理自家的山林地,砍柴除草,清理枯死的毛竹,以维护竹林。而上山挖笋也成了一个经常性的工作。从春季到冬季出产的竹笋主要有毛笋、鞭笋和冬笋。多数农户与外面的收购商有业务签订,一到竹笋的生产旺季,大批商人就会开着大卡车前来村庄收购。村民们就忙着搬运、称重、装车。这里的笋价远比外面市场价低,比如冬笋市场价十二元每市斤,这里只要一半的价钱,但是由于数量大,村民是薄利多销。在淡季的时候,或者笋刚刚上市的时候,数量不多,村里的妇女会时常上山挖几棵来,放在家里,会有一些收购商拿着盘秤来收购,一般每户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棵。
二、 林业
高山村几乎每户人家都有竹林地,林业是当地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高山村除去房子、道路占地,其余都是竹林。由于竹子参差不齐,总会有一批批毛竹先后长大、长粗,因此全年产竹不断。村民们把长到饭碗口径粗的毛竹砍伐下来,堆放在路边,让收购商用大卡车一车一车运出山外。这时候,那些把砍下来的毛竹用肩头扛下来的搬运工成了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背毛竹也成了当地一个常年性的行业。这些毛竹卖到外面,大都用来搭建造房用的架子。毛竹年收入约占全村年收入的百分之三十。
三、 副业
高山村的副业主要是由林业衍生出来的竹子手工编制行业。剩下的是为满足村民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业,种类不多,如个体小店,个体蔬菜果肉经营户,以及为方便村民出行的个体客运户。以下是高山村副业构成情况:
1、 竹制品编制
除了把砍下来的毛竹卖掉,村民还留下一部分用来编制物品。有扫把、簸箕、竹筐、竹架子、竹篮等。扫把头是用长满叶子的细小竹丝捆扎而成的,把手是用大毛竹的枝丫削制而成的。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竹子,村民们会把它们劈开来,削成一条条薄又长的竹片,用手工把它们一条条穿插编制,做成簸箕、竹筐等容器。这些成品既好看又结实,销路很好,平均能给从事这种手工业的农户带来1万元的年收入。
编制竹制品有三个好处:(1)外销能增加农民收入,不需要大的气力。那些身体条件不允许上山背毛竹的农民也能在家有一个从业机会,成本低,利润大,并且劳动时间很自由,可以随时休息。(2)能充分有效地利用竹资源。大小竹子,包括竹叶,都各有用途,能用来做不同的产品。(3)削下来的竹片,多余的竹竿、竹叶,都可以晒干,当作柴火用,节约了煤、电资源,减少农民开支。
2 服务业
这里最主要的服务业是个体小店和个体客运。村里现有4家小店,经营日常生活用品,酒水饮料等。无餐饮业,也无集市。平时吃的小菜是由一褚姓村民从梁弄运过来,再卖给其他村民的,他是村里唯一的小贩。这里交通不便,只有一班客车通往余姚市区。如果村民要去别的村,或是去乡镇,就要叫个体运营的小面包车接送。因此,在当地开小面包车载客也是一个普遍的行业。
四、 其它产业
除去以上几个产业,其余产业在这里较为欠缺。家禽、牲畜的饲养大都不成规模。以鸡、鸭、羊、猪为主要饲养对象,无水产养殖。工业在本村几乎为零,只有一家木器加工厂。当地村民办企业,工厂都选择去市区。因此,工业、渔业,包括前面的服务业都是本村薄弱,尚需开发的产业。
五、 原因分析
这种以农业、林业为主,副业单一发展,工业、渔业、服务业滞后的产业格局的形成,有其一定的内在和外在原因。以下是几个主要原因的分析:
(一) 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地处山区、丘陵地带,群山环绕,交通不便,与外界沟通减少,使村民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习惯。那些自主创业、办企业的中青年人都选择往外发展,以避免村内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给业务造成影响。
2、 当地气候、土壤适于毛竹生长。一年四季竹子茂盛,竹笋不断,给老百姓创造了以竹为业的有利条件。他们可以利用本地丰富的林业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二) 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
由于山区环境、交通、信息等原因,绝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或创业,还有一些适龄儿童、青年人外出读书,不在村里常住。只剩下老人和幼儿。他们在年龄上,经济上,体力上以及在思想上都难以支持其从事二、三产业。这也是造成产业结构不协调的原因之一。
(三) 历史传统的影响
受历史传统和先辈们的影响,这里历来以农业和林业为主要产业。村民们沿袭了祖辈们的生活习惯,继承了他们的手工技术,一代代延续以自己自主为主要目的的经济模式。出售毛竹、竹制品和农产品,大都也以赚取生活费维持生活为主,而不当做壮大经济的举措。这一方面造成当地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但另一方面,也使村民的生活变得平和、安详,有满足感和幸福感。
六、 完善产业结构的几点建议
在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为主要目标的新时期,要加快农村特别是山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必需的一点是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让多种形式的产业共同发展。
(一) 政策支持,政府鼓励、引导
有关部门继续出台惠民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政府加大对农民的财政,粮种,农业器材等的支持力度,以促进农业产业的稳固发展。鼓励有知识,有技术的专业人才走进来,给农民带来新的先进生产技术。比如给竹子灌溉的喷滴技术。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二) 村干部出谋划策,发展特色产业
村干部比较熟悉本村实际情况,了解本村在哪些方面具有发展经济的潜力,那些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了解村民的想法意见。因此,在发展当地经济的时候,村干部可以带头出谋划策,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特色产业。就高山村而言,要继续发展壮大林业和手工业。可以把手工业者集中起来,有组织地进行批量生产,联系业务,形成产业化。尝试对竹制品进行宣传,扩大知名度,注册商标,形成自主产权。
利用多山,多林,多水的地理优势,扩大畜牧业和养殖业。这里山地资源丰富,有足够的场地进行较大规模的家禽、牲畜饲养。其次,还可以利用当地的风俗传统,开办农家乐,设置农家活动项目,比如让游客体验挖笋、摘柿子、做土豆粉丝等,体现山区特色。
(三) 修建道路,改善交通
“要致富,先修路”,为了加快山区经济发展,首先要把道路建好、修好,这样才能加大村子与外界的经济、信息特别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流。出入方便了,才能吸引年轻人留下来创业,吸引外面的人进来就业。道路的通畅和便利,有利于外面物资的输入,能为山区建设提供物质条件。
以上是对高山村2008年产业结构的调查。其产业结构总体来说比较单一,但又反应了当地人文现状和地理环境,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然而,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资源,给村民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还需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巩固第一产业,发展二、三产业。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