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春已破晓,大学生就业之路还会远吗—电影《春晓》观后感
时间:2009-10-28 14:37:05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游侠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是一个多么静谧而又生机无限的画卷。可谁又能想到,这份恬美是战胜了风,战胜了雷,战胜了雨,战胜了百花吹折的绝望后得来的。“昨夜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就是最好的旁注。《春晓》导演李伟巧妙地利用了这首唐诗的意境,魔术般地把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与出路结合起来,演绎了一曲成功终在风雨后神话。
《春晓》以大学生村干部为原型,通过讲述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张一凡在风景秀美的江南小镇探索和成长的经历,展现了都市青年从自我、忘我到本我的心灵蜕变过程,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碰撞,立足现实,演绎未来,给大学生找到了一条崭新的出路,农村是广阔的,有大学生施展才能的良好舞台。本剧全部外景都在北仑区拍摄,剧中的群众演员也全部由当地村民担任,还有随父母来此打工的外来务工子女。它少了当前电影的浮华与矫情,让人身临基境,片中的角色给人邻家大爷大娘、大姐大哥、侄子侄女般的亲切,催起我奋进的思绪,唤醒我沉睡的心灵。
片中讲述的江南小镇,太像我现在工作的江南小山区。它与当前宣传的城市有着天壤之别,这里四面环山,道路虽称不上艰险,但也足已让身在平原的你望而却步;这里没有工厂,没有娱乐场所,就连像样的超市也无法找到。有的是陈旧的楼房,给人风烛残年的苍桑;这里很难看到年轻人的身影,偶然碰上也是外来媳妇为多;这里没有大型工厂,就是有,也是小农经济时代的家庭作坊;大学生在村里工作与那些奢华的城市生活有着夸父追日般的可望而不及,与公务员的高贵有着丑媳妇见公婆般的羞愧。我落寞,我绝望,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心态中走进了中村,这片有着光荣传统的土地,并没有太多地唤起我的信心。在村干部的安排下,我按部就班地干着零星的工作,企盼着上苍的垂怜就我与水深火热这中。
《春晓》,如春天的一声霹雳,惊醒了蹉跎的灵魂,张一凡,他只是个平凡的大学生,他能作的,我应该也能做。我们小山区是有很多不足,但唯一不缺的是勤劳,聪明。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如能利用自己所学,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不但可以充实自己,更多地可以为群众带来福利。我的心境突然开朗,眼前闪动着一张张笑脸,那是大娘的小孙孙看到电脑装好后的笑脸,那是与百岁老人离开时老人的笑脸,那是村里群众与村干部讲座致富规划是的笑脸。我真后悔自己没有张一凡的悟性,羞愧自己太指导自己当大学生脱离了最需要自己的土地,自责自己没有把农村作为自己施展才华的领地。立足当地,立足今天,立足自身,努力演绎光辉灿烂的明天。
张一凡为我们当代大学生上了生动的一课,大学生就业难,难在定位,大学生就业难,难在没有看到农村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就业难,难在没有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中国不是大学生太多,而是太少。春已破晓,大学生的就业还会难吗?我骄傲,我是大学生,我骄傲,我是小山区大学生村官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