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对任用和管理大学生村官的思考
时间:2009-10-28 14:37:09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游侠

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这不仅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有力之举,也是培养和造就一批“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所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任用和管理大学生村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针对问题培养和管理好这个群体,为“大学生村官计划”提供长期性、连贯性支持和保障。
  存在的问题
一是角色及职能定位不够明确。大学生村官属新生事物,对于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做什么”、“怎样做”、“扮好什么样的角色”等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尚未明确定位,这导致了他们身份的尴尬:虽然身在农村,但不是村民;虽然要围绕党政机关工作重心开展工作,但不是公务员,也不是党政领导干部。这容易使大学生村官远离村里的决策层,缺乏对村级事务的决策权,种种设想难以实现;还容易使乡镇政府对大学生村官随意使用,把他们当成“打杂”干部,不能突出这个群体管理村级事务的独特作用。
  二是管理尚待完善。大学生村官虽由所在乡镇管理,但由于身份特殊,乡镇党委政府既不能以一名普通乡镇干部去管理和要求,又不能以一名农村干部去对待和使用,在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上大多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另外,大学生村官的学习培训、政策保障、工作考核、督促检查、表彰激励等制度也都处于探索阶段,这些情况很容易导致基层组织对大学生村官使用的随意性和培养管理的杂乱无章,严重者会陷入僵化。
  三是社会联动机制功能弱。目前,大学生村官工作存在政府主动性强、社会联动性弱的局面。新闻媒体、高校、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等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尚不能在舆论宣传、科技信息、资金扶持、技术培训、学习交流等方面为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干事创业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另外,以上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密切配合程度有待加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社会资源对大学生村官计划支撑作用的有效整合。
  建议及对策
  出台刚性规定,破除模糊身份。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身份,是使用和管理好这个群体的首要条件。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中央的导向性政策,相关规定很灵活的,这给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出相应政策,留下很大空间。当前各地应当按照中央 《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精神,依据“先定身份、后定行为”的原则,尽快出台刚性规定,对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进行科学界定,使大学生村官的干事创业、使用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内在动力。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工作的宣传教育,使他们正确全面了解农村工作的性质、内容、状况,避免心理预期过高,造成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其次,要加强就业观念引导,使大学生村官增强职业风险意识,认识到人事制度改革将会使越来越多的 “铁饭碗”变成“泥饭碗”。再次,要加强价值观引导,使大学生村官认识到金钱、地位不是衡量自身价值实现的根本标准,要积极投身社会,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第四,要加强工作定位的引导,使他们淡化“官”念,增强服务意识,甘心做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员、引导员。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