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对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探索与分析
时间:2009-10-28 14:37:14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过客


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失去了基础和支撑。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就明确提出了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然而促使农民增收并不是件容易的工作,尤其是位处山区的农村,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等客观原因的制约,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产要素相对比较落后,其经济发展更加困难。然而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特别要发展山区农村的经济,山区农民收入的增长,对于推动山区小康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现结合笔者所在的章雅山村实际情况,对山区农村经济发展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探索。
一、当前章雅山村经济和社会现状
章雅山村地处山区,距余姚城区20公里,距梨洲街道驻地16公里,由章雅山、七丘田、上务岗三个大自然村组成,村民委员会设在原章雅山自然村。东接长田村,南至梁弄镇东溪村,西到高南村,北与雁湖村交界,区域总面积3.76平方公里,耕地480亩,山林2850亩,有8个小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共418户,常住人口 1112人。村于2001年设立党总支,下辖农业、老龄、流动3个党支部,52名党员,主要产业以竹制品加工为主,2006年村级集体可用资金37.4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100元。2001年以来先后进行村庄环境整治,投资50余万元进行自来水改装、村道拓宽、村道硬化、路灯安装。如今山区村村通电话。随着下山移民心工程的实施,已有30%人家住进了阳光公寓。行政村2001—2006年来,先后被评为余姚市经济合作社先进集体、民主法治示范村、先进党组织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二、制约山区农村发展的因素
(一)农民观念落后,可支配收入偏低。从调查中发现,目前68%的农户发展缓慢都属于思想不解放、发展观念陈旧。思想仍然停留在小富即安、小农经济这个温饱型状态。主要表现:一是受传统思想束缚,不愿调整结构。过去那种“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种田,养鸡为换个油盐钱,种田混个肚儿圆”的思想和做法,在农村仍占较大的比重,这部分农民考虑吃饭过多,考虑发展少,导致发展跟不上,家庭富不起来。二是对市场经济认识不够,不敢去发展。目前在山区农村,绝大多数农民对市场经济认识不够,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准,对市场信息反应迟钝,害怕失败,怕担风险,啥项目都是等待别人先发展,观望别人去发展,结果在高峰期没有发展,等到下决心再去发展时,市场价格又下滑了。三是对政府依赖性太强,不主动去发展。调查中发现有少数农户家庭虽有积蓄但不投资不发展,有少数农户的确没有资金投入,更不主动去想办法,这些人依靠政府来投资、依靠干部来帮助的思想比较严重,否则就不发展,在考虑自己家庭的经济收益方面缺乏主动性。此外,由于山区农业劳动生产率低,非农产业发展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农民素质偏低,进城就业数量少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农民收入偏低,而可支配收入不高,也在客观限制了农民的投资选择,从而导致山区农村整体上生产性投资不足,形成一种贫穷恶性循环。
(二)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自然条件恶劣,发展环境不优,是山区农村发展缓慢的又一突出问题。条件制约主要体现在:一是基础设施差。主要是交通和通讯两个方面。山区农村远离城镇,交通不便,通讯闭塞,不能及时了解市场经济信息,这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二是生产投入短缺。发展需要投入,发展也需要技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落实,农民的负担虽然有所减轻了,但发展生产投入难的问题仍然突出,致使许多项目、好产业因无力投入而被迫下马。三是劳动力素质低。当前,山区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尤其是45岁以下的劳动力,只要有门路,都想出去打工赚钱,但由于缺少一定的文化和技能,仍有不少人只能留在家里靠种养业度日。
(三)村干部事业心不强,缺乏带头创业精神。俗话说“干部带头,群众加油”,但山区农村干部由于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只要维持本村的稳定,不出大问题,能保证基本的日常生活需要,简单地说,就是能使日子过下去,不必费神费力地去发展农村经济,认为发展农村经济是上级政府考虑的问题。同时也由于村干部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市场经济知识,不知道如何从本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来寻求突破,带头创业。
(四)人力资本匮乏,制约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的贫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的贫困造成的。因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本身的进步,知识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知识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经济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服务方式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而山区农村由于受到教育资源的限制,很多人无法接受正常地教育,从而导致知识资源极度欠缺,而人力资本的匮乏,也导致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缺乏相应的人才,尤其是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和懂市场、会经营、素质高的管理型人才相当缺乏。
二、促进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为加快章雅山村经济发展,针对制约章雅山村经济发展因素,特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
(一)借鉴先进经验,改进生产经营方式。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学习山区发展的先进经验,通过资本联合,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变小生产为大生产。要按照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则,将山区农村的家庭作坊式工厂,进行改造、重组、整合,实现规模化经营,从而有利于规模效益的产生。同时要改善农产品贸易条件,制定相对合理的农产品收购价格,对优质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的政策。政府对农民生产和出售优质农产品予以适当补贴,以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农业生产。一方面,目光要瞄准国内市场,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根据当地的资源实际,如土壤、气候、温度、生产技术等,选择具有竞争优势的种植、养殖业,如茶叶种植和野生动物养殖等,并加以重点发展,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放眼于国际市场,发展创汇农业,按国际市场农产品的标准要求,生产出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同时要创新产业结构,由于山区农产品品质较低,农产品加工业比较落后,必须调整优化第一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创办、改造农产品加工企业,应重点放在农副产品加工业,通过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提升扩张第二产业,发展壮大现有优势产业,培育发展企业品牌。树立大农业、大综合、大循环的观点,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山区地域广大,物产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多沟多,宜林宜牧,要综合利用这些优势,在山区资源开发上做农民增收的大文章,对市场进行科学分析预测,大力发展茶、林、果名优特产、名贵药材、畜牧产业,实现富民稳农帮农增收的战略选择。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三)改善基础设施。通过兴修水利、道路,增加供电、供水能力,使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进而改善农民的生活、生存条件,提高农民抵抗自然灾害和风险的能力。同时要加大知识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针对山区尚有一部分人口处于受教育水平差,没有机会和能力利用报纸、图书、电话、网络等得到和交流信息的情况,通过建立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提高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水平。不断加大对广播、电视、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投入。
(四)切实提高农民素质。政府要增加对山区农民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让更多的农民接受教育;要重视对农民的培训工作,迅速普及科技知识,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坚持治穷治愚思想,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减少或降低新生文盲率。大力推行科教结合,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广泛开展“送科技、送资金、送信息”活动,实行网上教育和农村远程教育,开展农业技术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山区各类人才的内在素质。加大对山区科技的投入。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扶持山区技术市场和技术中介机构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设,扶持山区重大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促进科技向生产力转化。
(五)政府要加强市场信息的建设。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及时、准确地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农民,以减少农民生产的盲目性,降低农民的风险和损失。与信息服务相联系的有一些必要的通讯产业,如农村电话业、新闻媒介业等,政府要在山区发展这些产业。
(六)重视山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生态旅游。通过村庄整治,道路硬化,不断提高村庄的美化程度,进行景点创新,积极争取政府旅游开发项目资金,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扩大本地区旅游资源的宣传,引导社会投资,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山区提供就业渠道,同时也扩大了收入来源。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