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农村环境卫生整理的逐步深入,矛盾也日趋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矛盾一:秸秆问题。
在整治环境的过程中,农村的秸秆始终是最棘手的问题之一,首先不可以像以前那样一把火烧掉,因为那样确实会给空气带来极大的污染,那么农村秸秆该如何处理?全部送到工厂?如果像中节能这样的公司能够全部买下,哪怕是略微让农民们有利可图,则完全就可以化解了这个矛盾,但是偏偏不是所有的秸秆都可以有“身价”进入这类的工厂,那么余下的没有“身价”进入工厂的秸秆怎么办呢?与此同时,在农村还是有不少的家庭因为用不起煤气或者电力而用秸秆来煮饭(或者至少他们觉得可以把这部分煤气钱或者电费节省下来以备他用),那么势必会把秸秆堆存起来,但农村环境的整洁“要求”没有秸秆堆积,这就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究竟该如何解决?农村真的可以一下子就消灭“草堆”吗?倒是有一个方法,就是秸秆还田。但是农民可不会自愿花钱费力地去搞秸秆还田的,恐怕还非要政府出台一些实惠的政策鼓励农民秸秆还田不可呢。
矛盾二:农村现阶段究竟真的有条件全部改垃圾池为垃圾房吗?
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村小组内部,有很多地方是近两年内才建设起垃圾池,农民们把生活垃圾倒进垃圾池的卫生习惯才刚刚到了逐步形成的开始阶段。而此时,市委有关部门的有些单位,却要求农村也不得存在垃圾池,要求将垃圾池改建成为垃圾房。这将需要多少资金呢?就算上级可以支持建设好垃圾房,那刚用不久的垃圾池就要拆掉将是多大的浪费?此举会使多少民众开口大骂?他们会将责任归咎在村里,说是村里又在拿老百姓的钱乱挥霍!并且,在每排自然庄内都有垃圾池的情况下,有些村民甚至还是不愿意“送垃圾”到垃圾池内,那垃圾房岂不是离他们居住地点“更远”,他们又岂会“看得到”垃圾房?这些矛盾又该如何解决?农村现阶段真的有条件全部改垃圾池为垃圾房吗?是否不可以急功近利,需要一点循序渐进的耐心呢?大学生村官博
矛盾三:农村垃圾处理问题
这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上级部门却要求农村垃圾不可以掩埋,那既然不可以掩埋,这些垃圾就只有进入垃圾处理厂,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但据我所知,整个宿豫区也没有几个垃圾处理厂,至少宿豫区没有足够多的垃圾处理力量,可以处理这么多的生活垃圾,宿迁市的其它几个县区也不见得有这份能力,那就只有让各个村里出资把这些农村的垃圾运往别的城市去处理,这现实吗?是否上级政府应当充分考虑到这点,应该在完善了这些基础设施后才能实现垃圾全部送进处理厂,并且,在此过程中也不能指望总是各村居自己出资将全村的垃圾运送往处理厂,恐怕还要上级部门在每个村居设立一个点,后指定专门人员车辆去收集、运送垃圾吧?
这些只是我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三个比较集中的问题,但恐怕需要解决好之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之路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