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在和谐新风中快乐工作—兖州市大安镇牟屯村工作侧记
时间:2009-10-28 14:37:23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游侠
我是2008年考取的兖州市第二批百名大学生村官之一,分到了大安镇牟屯村,来到牟屯村,感触最深的就是村庄的现代气息,村民们住的是两层的小康楼,用的有太阳能热水器,院子里挖有沼气池。村里三条主要街道,给人的感觉很规范,村里有五家养鸡户、两家养猪户和一家养牛户。村民们做生意的尤其多,烤地瓜的、做豆腐的、炸油条的、烙发面饼的、打面的、做面条的、做烧饼的、修车的、卖农资的、卖水泥的、开超市商店的……,这其中既有普通群众,也有村两委的干部,比如村副支部书记吕秀学曾经开过工厂,现在城里开花店,店铺规模不算小,生意十分红火;村会计徐伟养猪养鸡,猪有20余头,鸡有5000多只,他们作为村干部,走在致富的前列,给群众们做了很好的表率。并且可喜的是,几乎各家各户都有自己的一套致富经:有一家烤地瓜的,夫妇二人烤了十几年的地瓜,他们天天早出晚归,在山托现烤现卖,生意可红火了;还有一个特殊家庭,妇女的丈夫去世好几年了,上面有个老的,八十多岁,几乎不能做任何活计,这位大婶儿就在自家地里种起了菜,并以韭菜为主打产品,她种的韭菜是新品种,口味独特,深受买者欢迎,销售状况很好,每天早上割了到城里去卖,回来时都是销售一空。
牟屯村村子不大,人口少、耕地也少,村里每年都与济宁红地种业公司联系购买麦种,然后收成后由该公司统一收购,所种小麦是专门培养种子的麦种,附近其他村也有前来本村购种的。每到玉米收获时节,村民们多数采用机械作业,还有部分农户找专门的掰玉米工作组掰剥,然后支付对方相应的劳务费,因为不少家庭劳力在附近工厂做工,他们找人干活不影响自己的工作,而且只是支付一些辛苦费,所以权衡一下采用雇人干活的方式比较合算。村民们乐观向上,而且有一股精益求精的认真劲儿,比如说村里的农机手,他们在农忙时节无论耕耙耩都加班加点的干,工作起来很用功,而且不嫌麻烦,一遍不合格再重来一遍,不怕翻工,直至达到所有的农户满意为止,其服务态度与敬业精神让人钦佩。
村里平均每年接待上级领导视察四十余次。前段时间市文化局、市政协都来本村检查指导工作了,他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市文化局还将民政部门赠送的科普书籍两千余册及光盘数十个亲自送往本村;市政协领导们来村检查时,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孟宪全同志在村文体大院郑重向领导们对村里的相关工作做了总结和汇报,得到了领导们的广泛赞同与认可。为建成市级新农村示范村,村两委干部研究决定,在村中心街道两旁修建垃圾池二处、公厕一处,在村西建村级标准篮球场一处、乒乓球台一处,在村中心街道建石桌石凳四处,这样既满足了群众们的日常生活所需,又使村里公共设施更加完善、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美观。另外,村里大街小巷统一铺设了水泥路,疏通下水道,去除街道两旁的杂草,禁种蔬菜,统一栽种专用绿化植物。关于每年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村里做大量工作,群众积极配合,全村上下未出现过一例违规燃烧秸秆事件。
全村洋溢着和谐融洽之风,村集体今年引进了两架八零拖拉机及配套玉米收获机、秸秆还田机、犁子、耙,花费了不小的数额。这种情况下,村集体依然将集体收入据各家人口数做相应发放,按照每口人400元的标准,将钱款一一发放到群众手中后,群众们满心欢喜。全村上下基本上没有贫困户,村民们生活水平都较为可观,少数境况不是太好的也在大家的互帮互助中使得困难微不足道,很自然的就解决了。例如宋秀坤老人,他84岁,行动不便,每天早上的早点都被大家给包了,不是这个帮他去买饭就是那个给他捎来,给老人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本村村委会十分热闹,因为本村大喇叭经常做工,一组组长宋秀春、二组组长邢建忠同志尽职尽责,热心为各自负责组的群众服务,一有什么事就在广播里给乡亲们传达,而且村委会每天都有值班的同志,白天和晚上都有。本村东临辛北庄村,该村在村支部书记刘学东同志的领导下,走在全兖州市先进村的前列,在该村的影响下,本村领导同志通过学习借鉴,在很多方面也颇有成效,比如本村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将能运用的商机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党的利好政策下,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干事创业得心应手,人民群众齐头并进,事业上有奔头、生活上有过头,呈现出一片祥和的局面。
来牟屯村工作,收获多多……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