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要有所作为、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要着力提高“六种能力”,为发展农业、致富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是提高理论学习的能力。理论学习至关重要,理论学习能把人们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能开拓人们的视野,是思想行动的指南。面对新形式、新任务,大学生“村官”要用理论业务知识武装头脑,把理论学习落实到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努力中,着眼于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村官”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要做富民强村的“信息员”,把学习到的理论及党在农村的法律、法规、政策急时的向群众宣传。只有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才能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二是提高驾驭文字的能力。有人说“大学生‘村官’做的是农村普通工作,不需要玩什么文字游戏”。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工作者,应该必须不断提高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玩文字游戏之说是农村工作者之大忌,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农村法律文书的书写,民事纠纷的调解等工作都离不开文字的运用。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大学生“村官”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村官”要多读书、多看报、多写作,通过自己的所看、所学、所写来提高自己驾驭文字的实践能力,只有提高了驾驭文字的能力才能把农村工作做得更好。
三是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学以致用,用是最终的目的。有人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笔者认为知识本身还不是力量,知识只有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对工作有实际意义时才有力量。大学生“村官”可能积累了许多知识,但在现实工作中却不懂得应用,不会运用,这就会造成所学没有得到所用,形成资源的浪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但关键是大学生“村官”要知道自己的“长”和“短”,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学以致用。大学生“村官”要把自己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用自己的所学更好的做好“三农”工作。
四是提高协调沟通的能力。作为刚踏入工作岗位时间不久的大学生“村官”,因为工作经验缺乏,所以要协调好与村“两委”班子的关系。尽快掌握村情,了解民意,并要多与乡村干部交流,借鉴他们好的工作方式、方法,同时,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听取人民群众的心声,多与人民群众进行交流、沟通,急时掌握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与各种舆情信息。只有这样大学生“村官”才能扎根于农村,融入到群众中,才能更好的做好“村官”工作。
五是提高承受压力的能力。初到村委会这一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大学生“村官”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不熟悉村情,不会运用工作方式,不懂得与群众沟通、交流等,简而言之,就是“不会工作”。遇到这些压力怎么办?有句俗话说“穷则思变”,在困难面前,大学生“村官”“不能做时代的矮子,要做时代的巨人”,不能被眼前的这些困难所压倒、不能总还是带着“书生气”办事,既然踏上了“村官”这一工作岗位,就要尽快转换角色,调整心态,摆正位置。
六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农村基层工作面临着储多问题,有对上、对下、对内、对外的问题,这需要大学生“村官”联系实际工作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上要结合村情落实好各级党委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把政策落到实处。对下要密切联系群众,摸准人民群众最关注、最迫切的问题,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干群众之所盼,急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内要加强村“两委”班子的团结,团结出生产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更好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外要加强舆论宣传,把村“两委”的工作实绩向社会广泛宣传,同时要做到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建设民主、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村“两委”班子。
总之,大学生“村官”要在具备以上“六种能力”的同时,还应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来做好“村官”工作,注重提高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大学生“村官”要不断加强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修养,塑造大学生“村官”特有的人格魅力,从而影响和推动“村官”工作的发展。
作者系大学生“村官”,现任杉阳镇兴隆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