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学习华西经验,服务新农村建设
时间:2009-10-28 14:37:39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游侠

学习华西经验,服务新农村建设

——华西村考察总结

南昌县莲塘镇小蓝村 赖浩锋

一、华西概况

在江西省委组织部和各级领导的组织安排下, 200891820日,江西全省大学生村官700多人来到天下第一村——江苏省华西村村参观学习。经过短短几天的参观考察,大家不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真正感受到华西村的美丽、华西人的风采和华西人的精神!

华西村建于1961年,现在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1600多人增加到3.5万人。改革开放之初,全国轰轰烈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1980年冬,江阴县农村开始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华西村没有分田到户,而是搞起“集体承包”——由30名种田能手承包了全村500多亩良田,富余劳力转移到乡镇企业去。40多年过去了,华西村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发展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华西特色发展之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示范和表率。如今,华西村已经拥有三十四个大型骨干企业的“天下第一村”,2007年实现销售450亿元,今年预计实现500亿,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村”。华西村不但实现了新农村的标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而且已经朝着“三化三园”(美化、绿化、净化;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细看农民生活在幸福的乐园)迈进,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华西是中国大地上一颗闪亮的明珠,华西村的发展史,既是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也是与时俱进的发展史,更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奋进史。尽管华西村现象不可复制,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华西的发展还是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借鉴的经验。江西省大学生村官这次来华西参观考察,虽然时间短暂,但是活动内容丰富,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刻。我们这次参观考察,不是单纯为了旅游观光,而是为了通过了解华西的发展之路,学习华西发展的经验和精神,为我们村官在自己的工作中更好地为建设新农村服务。

二、华西印象

本次江西省大学生村官一行700多人的华西之行,虽然只有短暂的3天,但是活动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华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1、华西村书记吴协恩报告

吴书记是老书记吴仁宝的小儿子,他对老书记非常了解,同时自己有着多年的书记经验,他的报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华西村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自己的“村官心得”。吴书记给我最大的印象是:做村官,一要有德,二要懂行。

2、江苏优秀大学生村官经验交流

根据组织安排,华西村邀请了两位江苏优秀大学生村官给我们做经验交流,他们一个在农村工作十年,一个刚从学校步入基层,两位村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村官的风采,同时也介绍了做好村官的宝贵经验。两位村官的亲身体会给我的印象是:做人一定要朴实、踏实,做村官一定要亲民爱民。

3、参观华西现代农业

华西现代农业园是华西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对华西现代农业的发展,我们深切体会了“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含义。

4、参观华西工业园

华西村的经济支柱是工业,华西工业园在全国赫赫有名,通过参观华西工业园,我们对农业于工业的关系、工业园的建设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5、参观华西龙西湖和世界公园

这是华西村全新打造的旅游业基地,也是华西村产业多元化、产业结构多元化的体现。参观华西旅游区给我最大的体会是:合理规划定方向,协调发展出效益。

6、参观华西幸福园

幸福园是华西人民幸福生活的缩影,也是外地人看华西的一个窗口。这里最大的特点是布局合理的“塔群”。据导游介绍,这些塔群其实都是宾馆,当初规划设计的时候,吴仁宝说,高楼设计很容易过时,不如建成塔的形状,时间越久越有价值。同样是建高楼,华西人有不一样的超前眼光。

7、参观华西金塔。

华西金塔是华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登上华西金塔,俯瞰华西,村容美景尽收眼底,从这里,也能看出华西发展的格局,有充满生机的现代农业,有工厂林立的工业园,有别墅成群的安置小区,还有风景秀丽的旅游区。

8、参观“华西之路”档案馆

“华西之路”档案馆详细记录了华西从建村到现在的发展历史,记录了华西发展的经验,展现了生动翔实的华西精神。“华西之路”让我们对华西村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一个村能建档案馆,除了彰显实力,还能激励后人,了不起。

9、参观华西村民别墅

近距离走近华西村民的住宅,走进华西人民的真实生活,感觉更加真切。6代不同风格的别墅展现了华西人真实生活缩影,华西人艰苦创业谋发展,发展让华西人真切体会到了幸福的滋味。

10、观看华西艺术团表演

华西不但经济发展好,精神文明建设也很到位,有华西特色的艺术团为我们献上了一台精彩的文艺晚会,晚会内容以宣传华西精神为主线,有歌舞、戏曲和杂技等,形式多样,健康活泼,展现华西人民美好的心灵和感人的精神风貌。

三、学习华西经验,服务新农村建设

江西省委组织部周密安排,让全省700多名村官到华西参观考察,当然不是单纯为了旅游观光,而是为了感受华西的精神,学习华西的经验。那么,全国人民都在学华西,我们该向华西学什么呢?通过3天的活动,我本人的体会是,华西是不可复制的,华西经验也不是可以照搬照抄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把华西发展的精神和经验借鉴过来,结合当地的特点和自己工作的需要,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感悟一:村官也可以大有作为

大学生当村官,究竟为了什么?大学生当村官,到底有没有错?我们到底能做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困扰这不少大学生村官。通过华西村的参观、考察和经验交流,我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是金子总会发光,有才华,村官也可以大有作为。华西村老支书吴仁宝,之前也做过县委书记,但是,自从他扎根华西之后,一干就是48年,以一股“孺子牛”的精神,任劳任怨,终成大业,在一个小小的农村土地上,带领村民发展致富,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虽然华西发展是全国的特例,但是它的发展又是实实在在的,吴仁宝的经历告诉我们,有没有作为,不在乎官大官小,也不在于在哪个舞台,关键在于自己,能否踏实恳干,能否有新办法新思路。

参观华西,我们在看到了华西的成就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这些鲜明的对比,激励我们做好本职工作,要为发展当地农村经济出谋划策。

感悟二:学习华西经验,要“当官为民”

俗话说“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村官虽算不上什么官,但他是最接近老百姓的官,做村官首先就要端正态度,不能为了做官而做官,而要有为民办事的精神。在村官交流经验时,两位江苏大学生村官也以自己的切身经历,讲述了自己在农村工作的体会,只有自己真正为农民办事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才能得到农民的信赖和拥护。因此,做村官首先要做的是了解村民需要什么,村民有什么困难,该如何解决。其次是要听老百姓的话。吴仁宝说“我是不怕群众不听话,就怕自己不听群众的话。我听了老百姓的话,老百姓也会听我的话。”只有多听群众的话,才能知道老百姓在想什么,才能更融洽干群关系,才能调动群众积极性,才能众志成城办好事。

当前,我所在的南昌县莲塘镇小蓝村正好遇上城中村改造,这是一项规模大、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很好的了解民情、征求民意、制定细致的工作方案,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因此,我们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其中首先就是要就拆迁安置等问题广泛征求意见,然后汇集成反馈意见,供制定政策、方案提供参考。同时在改造工作实施时,也要尽量考虑村民的实际困难,做好过渡期安置工作,防止给村民带来不可克服的困难,出现不稳定因素。

感悟三:学习华西经验,要“实事求是”

任何一个典型都有普遍意义,也都有其特殊性。华西村能够成为“天下第一村”,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数十年的摸索和打拼发展而成的,其可总结、可学习的经验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实事求是”。

改革开放之初,全国轰轰烈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1980年冬,江阴县农村开始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吴仁宝从实际出发,没有分田到户,而是搞起“集体承包”——由30名种田能手承包了全村500多亩良田,富余劳力转移到乡镇企业去。正是吴仁宝的这一实事求是的做法,结合华西的实际,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道路,较早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为华西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华西村既有公有又有私有,走出一条符合国情、村情、民情的特色道路。

我们学习华西,也不是说华西的一切做法都可以拿来利用,比如华西发展工业的做法,我们基础薄弱的地方,就是在奋斗几十年,也很难达到华西的基础,当然要象华西一样发展重工业是不切实际的。但是华西的做法值得借鉴,那就是根据自己村里的实情和特色,制定适合本地发展的计划,如有些村有特色养殖,有些村有旅游开发潜力,有些村邻近市中心,在招商引资方面可以大做文章等。作为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不一定要作出多轰动的事业和令人惊诧的举动,重要的是利用自己的所学,找到一条适合村情发展的道路,带领村民发展致富。

我们学习华西,不能只学表皮,照搬照抄某些做法,而要学它的精神——学习华西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华西人事实求是的精神;学习华西干部当官为民的精神。

感悟四:学习华西经验,要“勇于创新”

华西村从一开始,就没有走平常路,华西走过的50年历程表明,华西的发展和勇于创新是分不开的。华西人的“三个创新”值得我们学习——发展有创新,体制与机制有创新,服务有创新。 华西的发展讲究“有效”,从不搞“低水平建设”和“重复建设”。华西建设的金塔、隧道、桥文化等景点,一百年不落后。华西的“一村两制”、民主管理以及“一分五统”制度(即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可谓全国领先,与众不同,而且经得起历史、群众和实践的检验。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也是最难学习的地方,因为,模仿不是创新,重复不是创新。学习华西的创新精神,就是要结合当地的特点,摸索出自己的工作方法,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以自己为例,城中村改造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现象,因此也面临新的挑战,虽然有成功的经验,但是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都面临具体的问题,南昌县莲塘镇小蓝村改造涉及1400多户合计7000多村民的利益,如何根据自己特点,制定好符合广大村民利益和发展需要的拆迁安置政策和实施方案,这就需要创新,需要在别人的经验上结合自己的思考。

6、感悟五:学习华西经验,要“科学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邓小平同志的一句名言,而聪明的华西人联系实际,在后面加了两句话,整理成:“发展是硬道理,有条件不发展没道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才是真道理。”事实上,华西村就是在不断克服困难、创造条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近重要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对发展上升到了更完善的理论高度,科学发展讲究全面协调可持续,讲究以人为本。华西人有自己的理解:有效益,就叫科学发展;没有效益,甚至亏本,就不叫科学发展。

我们这次参观了华西的工业园、现代农业、旅游景区等项目之后,对华西人的“科学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华西的整体规划是科学的,他们根据不同的特点,规划出工业园、农业区、旅游区等,这些区域协调发展创造出惊人的效益;华西的发展是环保的,华西工业虽然以重工业为主,但是很好地贯彻了可持续发展概念,他们的钢铁厂和水泥厂和谐相伴,利用炼钢排出的废气发电,既解决了排污问题,又充分节约了能源。他们的现代农业,利用引进的高科技,既充分利用了每一寸土地,又很好地贯彻了绿色农业的概念。

在科学发展方面,我也是有经可取的,我们以后要发展经济,就得考虑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招商引资时要尽量引进高效节能的项目,远离高能耗、低产出的落后项目。同样在区域规划方面,要有超前眼光,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7、感悟六:重视基层党组织,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华西村有三句话让引起了我的注意:村帮村户帮户,核心建好党支部,最终要实现全国富。华西村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离不开一个核心——农村基层党组织。

华西在近50年的发展过程中,培养了一批有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党员干部,造就了一个发展经济、成就事业的好群体。华西于1957年成立党组织,198968成立村党委。到现在,村党委已由当初的9名党员,发展到现在拥有37个支部、1271名党员的强大基层党组织。这些党员干部秉承“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理念,带领村民发展致富。一个集体的发展最怕群龙无首,有了一个团结的班子,有了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就有了事业发展的领头人,有了方向有了精神支柱。因此,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忽视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而更应该做好基层党组织工作,发挥党组织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中的核心领导作用。

华西村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了强大的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又为华西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经济保障。现在,他们正在建造的“空中华西”投资15亿,如果没有强大的集体经济,这几乎是想都不可能想的事情。因此,从华西发展中,我深刻认识到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有了集体经济,才能更好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特别是在关键时刻,集体经济能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我们以后在农村工作,除了带领村民致富外,有条件的村,需要尽力发展集体经济,为村民解决后顾之忧。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