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十年代,党中央一声号令,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一时间,各大中城市的知识分子背着行囊、义无反顾地涌入广大农村,他(她)们在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奉献青春,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现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一些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年纷纷涌入城市,出现了农村只剩下“386199”部队,即妇女、儿童和老人的现象,这就给农村的科学种田、发家致富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大学生就业难的新形势下,号召大学毕业生放下思想包袱和就业观念,深入农村当村官。这就给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提供了知识和人才保障。
笔者认为,大学生当村官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是解决就业难。近年来,我国每年有500—600万大学毕业生等待就业,要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非常困难,而农村,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正需要知识型的年轻村官,在那里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二是弥补人才不足。现在的广大农村,年轻人大量外出,不少村的村干部年龄均在50—60岁,有的甚至70多岁,不论是在精力上,或是在观念上都难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而大学毕业生去任村官,就能弥补这一不足;三是能收到“一箭三雕”的效果。大学生任村官后,首先能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目前我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厂矿、企业面临倒闭,甚至破产,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现象非常严重,到村上任职后,可以缓解就业压力,为国分忧;其次能为新农村建设带去源源动力,不论是搞种养殖业、科学种田,还是搞民营企业,能为当地经济建设开辟一块新天地;再次能解决眼前的个人生存问题,政府对大学毕业生任村官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工资待遇不低,工作几年后还可以报考公务员,何乐而不为呢?
但愿新时代的大学毕业生能像六十年代的知识青年一样,以一颗报效祖国、建好家园的雄心,到广大农村去锻炼、成长,那里将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