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推理,就是给出一个数列,中间有1~2个待求项要求考生根据已知数字的规律,推断出待求项的值,使之符合数列的规律。知鸟教育人事考试网的专家指出常见的数列有:自然数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指数数列以及他们的变化数列等。
自然数列是比较简单的数列,规律容易发现,难度相对较低,在这里给出几种常见的数列形式。
(1)奇数数列:就是由无法被2整除的数字构成的数列。1,3,5,7,9,11,……
(2)偶数数列:就是由可以被2整除的数字构成的数列。2,4,6,8,10,12,……
比起单一的自然数列,更多的是考查以自然数列为基础的变化数列。主要有质数数列和合数数列。
质数数列就是由质数构成的数列。所谓质数就是指除了1和这个数字本身再没有其他约数的正整数。而合数是除了1和它本身还能被其他的正整数整除的正整数。除2之外的偶数都是合数。
例.2,3,5,7,( )
A.8 B.9 C.11 D.12
【解析】本题考查质数数列,已知的数字都很简单,如果是一般的自然数列应该很容易看出规律,但是该数列中既有奇数又有偶数,也有能够被3或者是5整除的数字,那么我们应该考虑其他的情况,我们发现这个数列是个质数数列,满足条件的只有C项。故选C。
等差数列就是相邻两项的数字之间差值相等,而这个差值(一般是后一项减去前一项)称为公差,当公差大于零的时候,该数列为递增数列,当公差小于零的时候,该数列为递减数列。
例.34,56,78,( )
A.910 B.190 C.150 D.100
【解析】此题考查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是一个公差为22的等差数列,所以待求项=78+22=100。故选D。
单一的等差数列很少出现在试题中,而出题率最高的是二级等差数列和三级等差数列。所谓的二级等差数列是指原有数列的相邻项求差后(一般是后一项减前一项)所得的新数列构成等差数列;同理,三级数列是原有数列的相邻项求差之后再次求差所得数列为等差数列。
例1.20,20,33,59,98,( )。
A.150 B.152 C.154 D.156
【解析】从第2项开始,后一项减前一项,所得新数列为:0,13,26,39,构成公差为13的等差数列,那么待求项与98的差应等于39+13=52,所以待求项=98+52=150。故选A。
所谓加减数列就是指从第1项开始,前2项或者前3项相加或相减等于后一项。而他的变化形式则是在进行完加减法后还要经过其他的运算过程才能得到结果。
例1.6,7,8,13,15,21,( ),36
A.27 B.28 C.31 D.35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加减数列。第1项+第2项=第4项,第2项+第3项=第5项,依此类推,待求项为第7项,所以待求项=第4项+第5项=13+15=28。故选B。
等比数列就是相邻两项的商(一般是后一项除以前一项)相等,这个定值被称为公比,我们把这样的数列称为等比数列。当公比为大于1的正数时,该数列为递增等比数列;当公比为小于1的正数时,该数列为递减等比数列;当公比小于0时,该数列为正负数交替出现的数列。
例.64,48,36,27,814,( )
A.976 B.12338 C.17912 D.24316
【解析】本题考查等比数列。这是一个以34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未知项应为814×34=24316。故选D。
关于等比数列最常见的题型是将原数列的相邻项求差后得到的新数列构成一个等比数列。
例.12,14,20,38,( )
A.46 B.38 C.64 D.92
【解析】相邻项求差,所得新数列构成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设待求数为x,则有x-38=18×3,所以x=92,即待求项为92。故选D。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