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富翁“村官”盒他的穷“亲戚”
时间:2009-10-29 14:11:27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李永
他叫刘树生,身家过亿。两年前,通过竞选,他当上巴南区界石镇桂花村党委书记。两年多的村官生涯中,他和村里的贫困村民结为“亲戚”,上演了一个个真情故事……
按日程安排,9月2日上午,刘树生要到村里入户看望几家“亲戚”。刚准备出发,一个政府部门召开紧急会议的通知打乱他的计划。他只好向助手尹贵华和薛荣均作了交代,让他们代替自己去村里。
刘树生56岁,重庆市渝江森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市2007年争光贡献奖获得者。
两送助听器
“戴上助听器,世界突然一下就有了声音。”杨老汉满脸幸福。
“刘书记啷个没来?他最近忙不忙?”桂花村垭口社一农家小院,杨汉武拉着尹贵华和薛荣均的手,不停打听刘树生的情况。得知刘书记没能来的原因,杨汉武委托尹贵华和薛荣均捎话:“叫刘书记放心,我过得很开心。”
78岁的杨汉武是个老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炮声震聋双耳。复员回乡后,杨汉武一直在家务农,家境贫困。多年来,杨老汉被耳聋困扰,与人交流十分痛苦,想有一个助听器,是他多年的梦想。
2006年5月,刘树生当上桂花村党委书记后,第一次走村入户来到杨老汉家。得知杨老汉是个老兵,喜欢听部队故事的他,当场认杨老汉为亲戚,表示今后将与老人常来常往,听他讲部队的故事。刘树生把杨老汉的心愿放在心上,回到公司,他驱车到解放碑买了一个助听器。第二次走村入户时,他把崭新的助听器亲自给杨老汉戴上。
“戴上助听器,世界突然一下就有了声音。”回想起第一次戴上助听器的情形,杨老汉满脸幸福。他说,原来与人交流困难,村里人与他见面最多打个手势,或者笑一笑,很少有人与他说话。自从有了助听器,他逢人便说上一阵子,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了,觉得身心格外轻松。
可是,由于使用不当,第一个助听器不久就“罢工”了,得知这个消息,刘树生给杨老汉重新买了一个。“送他助听器,既能减轻他的痛苦,也能方便他给我讲部队的故事。”刘树生说,每次听杨老汉摆谈朝鲜战场的故事,就能鼓舞斗志,激发自己的创业激情;同时,像杨老汉这样的人喜欢说实话,对村里发展提的问题和建议很实际,“认这样的亲戚,值!”
修桥抬石头
“刘书记劳力好!”村民刘成中说。
桂花村刘家坪社的刘成中,每次过高洞寺大桥,都要到桥边看一眼坚固的桥墩,“桥墩里,有我们和刘书记抬的石头。”
桂花村共有26个合作社,10700多人。多年来,因被高洞河阻挡,桂花村蒋家坝等近十个社一直未通公路,交通问题成为5000多村民发展的瓶颈。
回想起交通不便的日子,刘成中一副苦不堪言的表情。他说,原来的高洞桥只有1米宽,桥面离水面不足1米,每逢暴雨涨水,上学的学生只能望着湍急的河水直哭;高洞桥离界石镇约4公里,以前卖一头肥猪,四五个人要抬一个多小时,种菜,得靠一担担挑到镇上。为此,这一带经济落后,大多数村民穷得叮当响。2006年5月23日,刘树生竞选时承诺: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高洞寺大桥和村公路。
刘树生上任不久,高洞寺大桥和村公路同时开工了。施工现场,村民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抬石头、扛水泥,刘树生样样都干,他每天夹杂在村民中,哪里缺人,他就往哪里钻,每天劳动下来,活脱脱一个泥人。
“刘书记劳力好!”刘成中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抬石头,他的搭档脚了,刘书记见状,马上从搭档肩上接过抬杠,与他对抬近150公斤的石头。怕刘书记抬不起,他故意放慢脚步,不断示意刘书记抬不动了就放下。没想到刘书记不但步子快,一连抬了四五趟竟若无其事……
“刘书记就像我们的亲戚,一点都不摆架子。”刘成中印象很深的是,休息间歇,刘书记还和他们一起拉家常、开玩笑。
“人家亿万富翁都不怕脏不怕累,我们还有啥子理由不卖命?”83岁的村民蒋林清说,在刘书记带动下,全村老少一起出动修桥修路,仅仅三个月,近20米长的高洞寺大桥和一条14公里长的村公路便建成通车。
后来,村民知道,修桥修路的600万余元资金,刘树生私人垫资300万元。通车那天,数百村民聚集高洞寺大桥两边,燃起鞭炮感谢。
“我哪能和农民兄弟比力气。”刘树生笑着说,硬着头皮抬了几趟石头,腰酸背痛一周多,自己那样做,主要是想带动一下大家的士气;修桥修路的三个月,刘树生每天穿着雨靴泡在各个施工点,公司的事情自己基本放手没管。
手机和广播
村里50名五保户,都领到一部免费手机。
“我今天有事,不来赶场了……”这个操着手机“玩格”的人,是桂花村金家湾社的五保户彭吉友。彭吉友的手机,是刘树生拿来赠送给他的。去年,桂花村像彭吉友一样的50名五保户,都领到一部免费手机。
“手机对很多人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农村的五保老人来说就是奢侈品。”刘树生说,五保老人领到手机,遇到紧急情况,可向别人呼救;同时,五保老人还可以利用手机加强与别人的联系,消除孤独。
“不在钱多钱少,一个亿万富翁心里有我们这些穷老百姓,就是我们村所有五保老人的幸福。”彭吉友说,手机没要钱,刘书记连话费也出了。自领到手机起,刘书记每月按时给他们每人充15元话费。对此,刘树生说,15元钱对自己根本不算什么,但对农村的五保老人来说却是不小的负担。
“给五保老人送的是手机,给全村人送的是广播。”刘家坪社的村民刘照琼说,刘书记上任后,在全村安了30多个高音喇叭。喇叭每天早中晚播放,先转播中央台新闻,然后是近期主城各大菜市场哪种蔬菜饱和、哪种蔬菜很俏等市场信息。刘照琼的体会是,通过广播,既能了解国家大事,更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除此之外,作为家庭主妇,每次广播一响,就知道是她点火煮饭的时间……
仅此一项,刘树生掏了20万元腰包。之所以要花这么多钱安广播,刘树生认为:信息时代,这样的投入必不可少。
心系特困户
“只有全村人都富了,我这个富翁才算是真正的富翁。”
当桂花村党委书记以来,刘树生的办公桌上随时摆放着一本“全村特困户花名册”,一有空,他就要翻看一下花名册上的名单。
尹贵华介绍,刘书记自当桂花村党委书记以来,从不领工资,而是每年到头,把每月450元工资加年终奖一共8000元,按每家200元的标准,全部捐给村里50家特困户当过年钱,不够的,他自掏腰包补上。
刘家坪社的张成彬三级肢残,不能干体力活,是全村有名的特困户,原来过着吃了上顿无下顿的日子。刘树生得知他的情况,为他办了低保,并把他列入“特困户花名册”作为自己的扶助对象。从此,他不再为自己的基本生活发愁,也不为过不起年着急。
“刘书记对我们比亲戚还好。”蒋林清老伴去世多年,与患病的单身幺儿住在一起。为给幺儿治病,83岁的他每天日晒雨淋地劳动,一年到头总是入不敷出。刘书记也把他列入“特困花名册”进行定期资助。
“特困户花名册摆在办公桌上,对我是一种提醒。”刘树生说,不管自己有多少财富,作为一名村官,从上任的那一天起,就属于全村人中的一员,只要村里有一个人吃不起饭,就说明本人的工作还没做到位。“只有哪天特困户花名册从我的办公桌上消失了,全村人都富了,我这个富翁才算是真正的富翁。”
向军 许泉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