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村干部五难
时间:2009-10-29 14:11:45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李永
  一是“两抱合一抱,角色摆不正”,干部管理难。撤区并村前,是国家干部指导管理村干部;撤区并村后,是农村干部管理指导国家干部。特别是国家干部下派到村,与农村干部同管理、同考核,由于国家干部工资高,农村干部报酬低,加之多数国家干部刚参加工作对农村工作不熟悉,在解决具体问题上不如农村干部,所以就出现了“国家干部不愿受农村干部管,农村干部认为国家干部不好管”的现象。   二是“手长衣袖短,想得到为不到”,有钱办事难。“有钱办事”的目标提了这么多年,也喊了这么多年,但还没见到多少成效。原因是包产到户时,村集体资产被分光,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加之没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政策支撑环境,口头上讲得多,行动上抓得少。有集体经济的村,多数是靠吃政策饭、转让承包土地、出租门面得来的收入,真正办实体不多。在迎接检查汇报时,集体经济都是“明显增加”,到要出钱办实事时,则是捉襟见肘。   三是“软件资料多,样样都上墙”,应付检查难。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各项工作都要在村一级来落实。村民自治、精神文明、计生、综治,半年年终的检查,这些都是不能得罪的。为了应付这些检查,村里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应付,明明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非要搞得复杂化,才体现出思路新,措施实。还有为追求高标准和规范化,不管村的实际,制定统一的制度上墙。   四是“活路有你做,苦熬无搞头”,提拔晋升难。乡镇的副科级干部多数是从县机关下去的。不管行不行,“都是优秀的”。“一年忙到头,还是理不伸”。“下派干部来镀金,支部书记无人争”。现在的村党支部书记再也不那么诱人。   五是“吃住不落实,我想有个家”,工作环境难。虽然有办公阵地,但不能满足需要。一个村的国家干部都在5人以上,不能居住。从调查看,没有办公用房的村,多数又是没有经济实力的村。如果县和乡镇财政不解决,又不准搞摊派,仅凭村的积累修建办公楼,简直是难上加难。(卫长林)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