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当村官就好比拉二胡
时间:2009-10-29 14:11:50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李永
  
  想写《村官春秋》的村官名叫王平,今年40岁,目前是永康市象珠镇庄口村的党支部书记。1992年当选村主任,后来转任村支书,担任村官今年正好15个春秋。   “村官”不是官,芝麻绿豆大的“官”都算不上。但每天要直接与老百姓面对面,动不动还要被骂娘,那滋味可不好受。但干好了,眼看着村庄一年比一年好,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那种感觉却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王平说,这本《村官春秋》将记录他15年当村官的全部心路历程,既是写给自己的,也是与全天下的村官共勉。   我当村官那是意外。我的愿望是上大学,跳出农门,但结果却没能如愿。当过初中代课老师,又去了工厂打工,就是没有往当村干部方向想。后来几个落榜的考生凑在一起,特别是比我大2岁的王振海,思想很活跃。几个人合计,办起了一张报纸——《庄口乡情》,主要介绍村里情况,以及年轻人对村里发展的一些打算。四开小报《庄口乡情》出了几期,说好的有,骂娘的也有。   转眼到1992年底,村里要换届,听村民说,镇里考虑到庄口村发展不太好,要全体村民投票直接选村主任。当然现在有了好听的名词“海选”,可当时那是破天荒,之前,基本上是上面圈定几名候选人。   到了这个份上,说不动心也是假的,我们几个年轻人准备去冒冒险。投票那天,我至今仍记得,不是像现在的秘密写票点,几个老的村干部拿着票箱,四处到村民家收票,我们多长了一个心眼,几名年轻人一起跟在票箱后面,防止有人做手脚。   中午时间开了票,我们饭都顾不上吃,眼睛死死地盯着票箱。结果出乎意料,我和王振海、王杭敢3个20多岁的小青年全部当选,原来的村干部全部落选。   事后,我曾与几个村民闲聊,他们都说,大家是看了《庄口乡情》后,觉得年轻人毕竟挺有思想,也真想为村里办点事。   说到这,我也不能不说说当选后的第一次村两委会议。破旧矮小的村委会议室一屋子特别沉闷,茶碗做成的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我们提出的设想,老干部就是不吭声。虽然村委会的大印已经交给了我们,但在我们看来还有点勉强。最后还是老支书发了话:“你们太年轻,大家都不太放心。”会议到后半夜才散。   在其位谋其政,我们就从百姓最想打通的村道入手,几个村干部天天都泡在邻近村,挨家挨户说好话,最多的时候就是和他们拼老酒,你说也怪,过去十多年做不通的思想工作,就被我们这样搞成了。村道通车的那一天,村里像过年一样,特别高兴的是那些在外面做生意的人,把车直接开到家门口,那个喜庆现在想想都让人自豪。   百姓百姓百条心,这是村官难当的最主要原因,尤其是想办事的村官。当了两届村主任后,我开始觉得要拿出点魄力来办件大事。这就是要把村庄靠近象珠镇方向的60多亩土地,与邻村置换出来,一是村民富裕了,要建房没地基,二是村民想富必须办企业,想办厂又没地。这件事情村两委班子讨论过,但没有具体和村民说,也没有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   “村干部拿了邻村的好处,要把60亩的差田换咱村的好田”,流言一夜间不胫而走,一时众说纷纭,让村两委的工作很被动。以我的姑妈家为例,立场不同的夫妻俩为这事吵得撕破了脸。   村里一次次开会,一次次解释,我和支书王振海还趁着村民晚饭时间,一个站在村头,一个站在村尾,发表演说,摆事实,讲道理,意见仍无法统一。“全民公决吧,行就行,不行就拉倒。”这是我们最后的决定。   让全体投票来决定村里的大事,这在庄口村还是第一次,公决选在镇大礼堂,不少好奇的邻村人也来凑热闹。票上很简单,同意划“ О”,不同意打“×”,当场唱票,镇干部和村民代表监督。结果是70%以上的村民同意置换。   置换后,村里建成了工业园,引入了不少企业入驻,同时村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这其中却得罪了不少村民,甚至当时持反对意见的姑父,后来多年一直不走动。   经历这件事后,心灰意冷的王振海辞去了村支书,一门心思发展企业去了。我当时也有这个想法,当村干部吃力不讨好。但镇党委一定要我参加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举,结果全票通过。   要说这15年当村官的最大感受,就是村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意识提升得很快。   空下来我反思自己的村官历程,觉得这既是一份社会工作,也是一种挑战,做名合格的村官,光凭热情还远不够,还需要有协调能力、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懂得心理学,同时自己要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其实当村官,就好比拉二胡,只要方法得当,拉出来的是行云流水般的音乐声,如果连音弦都没调好,拉出来的音就肯定不和谐。 (汪成明 永康)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