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大学生村官成了准姑爷
时间:2009-10-29 14:12:30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李永
 2月17日,还没见到毕业于北京农学院的村主任“助理”贾辉前,支书刘永就对记者说,“小贾马上就成为我们村的姑爷了。”原来,他为自己的这位“助理”做了一次“红娘”,将村里一个姑娘介绍给了贾辉。
记者和支书聊天时,这位“村官”仍坐在实验室里,摆弄着上百只瓶瓶罐罐。作为平谷区去年招聘的大学生“村官”,贾辉已在南独乐河镇北寨村工作近一年了。  村民聊天他凑热闹  贾辉是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人。虽然生在农村,学的也是农业,但他自己也没想到毕业后会当一名“村官”。
 “考大学时,正赶上第一次春季高考;大学毕业又遇上平谷区第一次到学校招农村干部,两个第一次,我都赶得很巧,似乎这个‘村官’专门为我留的位置。”性格有点内向的贾辉,在谈起自己报考“村官”的经历时,显得很兴奋。
 到北寨村后,最让贾辉发愁的是,怎么尽快与村民打成一片,“我每天都在琢磨,以什么理由到村民家中去。”
 好在当时已是初夏,忙碌一天的村民在晚饭后很爱聚在一起聊天。贾辉也开始利用这一条件,与他们扎堆聊天。好客的村民对这位“村官”也很好奇,争相向他发问。
 现在,贾辉走在村里,路边的村民都要拦住他聊几句。“去年刚入冬时,70多岁的聂大妈看到我穿单皮鞋,还亲手为我做了一双鞋垫;另一大姐怕我冷,特意用9斤棉花为我做了一床厚被子。”   改施肥要反复劝说 一年的工作经历,让贾辉积累了不少农村工作经验。他说:“一定不能以‘你得这么做’的方式,必须把道理讲透,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北寨村距平谷城区15公里,四面环山,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培育出独特的红杏品种。但村民的种植习惯多年都是“靠天吃饭”,果实也没有变化。
在贾辉建议下,村里为红杏成功申办了有机食品转换,还在村里建起7个温室大棚,使红杏成熟期提前一个月,产量增加2万多斤,人均收入也提高了2000余元。
接下来的问题是改变村民的施肥。“以前果农大多使用农家肥,转换后就得用‘微生物菌肥’。”但第一次与果农交流时,他却碰了个钉子。村民们反问,“我们几十年都是这么做的,果实不也长得很好吗?”贾辉不得不找出专业书籍,又从网上下载有关的图片,反复劝说,才让村民接受了自己的意见。
贾辉自豪地说:“到今年6月采摘节,我们的红杏就能贴上有机食品标识了”。 “这个孩子没选错” 提起自己的这个大学生“助理”,村党支部书记刘永掩饰不住自己的喜爱:“这个孩子没选错。”
“一年处下来,小贾和我们事先想的一样,人朴实、忠厚,办事也放心,最关键是他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变化和理念。”刘永说,“小贾还为村民进行了电脑等知识的培训,我们现在很多上报的材料都是在网上传的。”
据平谷区主管领导介绍,到去年底,首批招聘的32位“村官”全部通过了试用期考核。自去年3月份开始招聘后,共有328位大学生应聘,最终32人入选,区里为他们开出的条件是年薪3万元,上4项社会统筹保险,并为12名录用的外省大学生解决了北京市户口。
南独乐河镇组织委员康秋明说:“去年我们镇共选了2位大学生,当时很多村子都怕他们不安心工作,不能融入集体,持观望态度。今年第二批将给我们5到6位大学生,目前已成‘抢’的局面,有几个村还想一下要两个。”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