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大学生村官的无悔人生
时间:2009-10-29 14:12:42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李永
行乐村是河北省全国贫困县赞皇县的一个贫困村,时占经是1992年来到这里的。时占经1977年大学毕业,1982年当上了河北省卫生厅的团委书记,1990年任北戴河疗养院副院长,38岁的他成了当时河北省卫生厅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1992年,时占经3年任满回到石家庄,在所有人都认为时占经将继续被提拔重用的时候,他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停薪留职,回老家行乐村当农民。时占经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自己当初考上大学时是乡亲们帮着凑齐了第一笔学费,为了“报恩”,时占经选择了回到农村。
1994年,时占经被推选为村支书,从此,时占经的回城计划也一推再推。2002年,省领导特批他可以恢复公职,回原单位工作。正当时占经准备收拾行装回城的时候,那封摁满了四百多位村民手印的请愿书交到了他的手中,村民们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挽留住时占经。看着458个庄重的红指印,时占经最终还是选择了留在农村。
转眼16年过去了,时占经带领村民办企业,开发荒山种枣树,修筑水利工程,使行乐村的人均年收入从156元提高到3000元,增长了将近20倍。
从报恩到奉献,时占经舍弃了城市的名利,把自己的青春无悔的献给了农村的父老乡亲,他的经历甚至被改编成话剧《七品村官》,在人民大会堂上演。
时占经的经历让我联想到为社会所关注的大学生村官现象。今年北京市就出台了相关政策,准备招聘2000名大学毕业生到郊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并开出了象解决北京户口、考研加分等一系列优惠条件。与北京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南省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了7个年头之后,由于人员流失严重、待遇太低、不被认可等原因,新的大学生村官选拔计划已经几乎停滞。
为何在很多地方,尤其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村官走的多,留的少,这一方面和农村艰苦的生活条件不无关系,但很多时候,并非单纯的物质鼓励可以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可能还是需要一份时占经这样奉献的心,才能真正扎根农村,服务百姓。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