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岸区长生桥镇莲池村有一个年轻的“村官”,他就是村党支部书记万劲。今年29岁的万劲,瘦瘦的个子,戴一副近视眼镜,看上去精神抖擞、豁达开朗,真可谓人如其名,给人第一印象就是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当上“村官”
1999年,南岸区委组织部面向社会公招村干部,此举引起全市的关注,下岗职工、待业青年、复员军人、乡镇干部纷纷报名参考。年仅25岁的万劲凭借自己扎实的基本功,经过层层选拔,终于力压群雄,成为8名“村官”之一。原来,一年前他就拿到了西南财经大学会计专业自考大专文凭,随后在成都一家大公司当销售经理,收入相当可观。听到家乡要公开招聘“村官”,万劲坐不住了,毅然辞去好工作参加公招。4年来,万劲在基层茁壮成长,先后担任天文村经办副主任、莲池村村长助理、支部副书记,2002年11月任莲池村党支部书记。
“村官”难当
上任不到一个月,万劲就遇到一件相当棘手的事:村里有10余个长期拖欠统筹提留款的“钉子户”,他们以种种理由拒交款项,甚至联合起来对村领导无理打骂。万劲想方设法找“钉子户”谈心,每天晚上到“钉子户”家帮助做家务、拉家常,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他的诚心赢得了对方的理解,10余个“钉子户”主动上交了款项。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村里的工作具体而复杂,涉及经济发展、计生、国土、农田水利、教育、民政等多个方面,一点不能马虎。上有镇里的统一部署,下有各村民小组反映的矛盾纠纷。如何把这方方面面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个年轻“村官”所面临的难题。万劲没有在困难面前退却,他坚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农村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在担任村主要领导助手期间,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给乡亲们出主意、想办法,探索创收的新路子,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当好“村”官
2002年11月,万劲凭借自己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赢得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拥护,走上了村支部书记的岗位。
莲池村下属3个村民小组、1232人,基本靠种养殖业为主,是一个比较落后的村。如何增加群众收入、发展集体经济是他经常思考的事情。他召集村两委会班子制订发展规划,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外出考察学习,更新观念,为全村经济的大发展奠定基础。“要致富、先修路”。他结合村的实际情况,经“两委会”研究决定修建从村办公室至五节石的村级公路,以吸引外来投资者,为村兴办企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他和党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该村兴办条石厂2 个,吸引三个花卉老板租地约200亩,解决部分村民就业,同时带动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他抓住茶园新城区开发的机遇,在原有办公楼上加盖一层用于出租,为村年增加收入2万余元。
万劲十分注意了解民情,倾听民声,对有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把工作做到人、做到户。对村民的矛盾纠纷,他从不推诿,实事求是地作出客观公正的处理。在驻村干部、村“两委会”干部的共同配合下,他成功地解决了刘家湾社鱼塘湾从土地下户至98年以前的土地遗留问题,让20份荒芜土地“找到”了主人。在农村低压电路改造过程中,他协调解决并处理好电杆占地和放线造成的青苗补偿等问题,使改造工程如期完成。
万劲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门心思为民着想,为民办实事。今年7月18日晚,暴风雨给村民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次日凌晨,他迅速招集村社干部分头调查灾情,帮助乡亲们重建家园。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他担任村“防非”领导小组组长,每天往返于每个村民小组,了解返乡人员情况,做好登记造册。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刮风下雨,他都坚守在抗击非典第一线,逐家逐户的宣传有关政策和“防非”知识,联系乡村医生作好检查和追踪观察记录,组织村社干部对全村进行全面消毒,给群众营造一个卫生的生活环境,确保村民的生命安全。
近年来,茶园新城区的开发如火如荼,莲池村涉及大量的房屋拆迁和农转非。万劲顾全大局,大力支持茶园新区的开发建设征地工作,及时协调各种矛盾纠纷,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糸。为解决被征地村民购房款和低额贷款的问题,他积极与信用社联系,由村里出面担保,在征地农转非赔偿中扣除,累计贷款约200万元,以解群众的燃眉之急。
万劲作为一个年轻的村支部书记,十分关心村里其他干部的进步。他经常与老领导和年轻人交心谈心,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安排重担放手锻炼干部,从实践中培养人才。他说:“莲池村的发展就得靠我们大家共同担起重担”。同志们有什么问题,都愿意跟身边这位年轻的领导交流。他也主动关心、帮助同志们的生活,组织大家外出参观学习,积累丰富的经验。
万劲当“村官”4年多,为村里的发展废寝忘食,奋力拼搏,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智慧,赢得了群众的赞誉。2002年,他被评为南岸区“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党员。他深知当官容易,当好官难,唯有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真正当好一个“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