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三老当“村官”
时间:2009-10-29 14:13:05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李永
三“村官”都不是村里的农民,都是有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都是老党员、老转业军人,都有一大把年纪了。他们退休、离岗后,都回到家乡当上了一分钱不拿的村官,并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三“村官”是曹县孙老家镇辛庄行政村现年72岁的村党支部书记辛怀臣,51岁的村委会主任李汝仓,63岁的村会计辛永安。
辛庄行政村下辖东辛庄、西辛庄、回道口三个自然村。2001年以前的几年里,因种种原因,辛庄村党支部一度陷入半瘫痪状态,村里的许多工作不能顺利开展,辛庄成为孙老家镇的“老大难”村。了解到老家这些情况,县建筑公司退休干部辛怀臣和从镇科协主任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军转干部辛永安,及志愿兵转业的镇粮所职工李汝仓,三名老党员聚在一起一合计,决定回乡为家乡父老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当时镇里正为找不到合适的村官发愁。2001年春,镇党委研究决定,辛庄村组建新的党支部,由辛怀臣同志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推荐李汝仓同志担任村委会主任、辛永安任村会计。
新一届村党支部成立后,村里有人说:这样一个烂摊子,够你们这“三老”喝一壶的了。三“村官”没有被吓倒,面对村里1万多元的集体债务,村小学校舍危房急需改造,全村电路改造等诸多现实问题。三名老党员向全村作出承诺:一切向村党支部看齐,从我做起。全村由原来11名村队干部减到3人,3名村干部不要村里一分钱工资,工资全部用于偿还村里欠债,并规定上级来人或村里接待需就餐的一律每人安排两元的工作餐。为此,原来村里一向红火的三个食堂,如今全部关了门。1998年、1999年全镇进行电力农网改造,因村里闹矛盾,惟独辛庄村没有进行农网改造,别的村照明用电每度0.52元,而辛庄村每度电1元收取。新一届村党支部决定先搞电网改造。2002年,三“村官”通过多次跑上跑下做工作,仅用20天时间便完成了全村电网改造任务。辛庄村小学校舍是上个世纪80年代所建,已成危房。2004年,三“村官”决定为学校筹建一处高标准教学楼。没有资金,三“村官”采取垫资、借资的方法,先后筹措建设资金10多万元。建学校的时候,三“村官”带头吃住在工地上,村支书辛怀臣是建筑内行,能自己干的自己干,仅这一项可节约资金近2万元。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群众积极义务出工,参加学校建设。教学楼很快竣工了。
为确保每家农户有活干、有钱挣、有饭吃、有钱花,几年来,三“村官”走遍了全村每 一家农户,为他们提供各种致富信息、项目、资金和技术服务,帮助解决在种植、养殖、加工、维修、流通中的难题。为解决全村5名孤寡老人和特困家庭的后顾之忧,村里对他们的义务工、一事一议款等实行全免,为他们办理医疗救助卡,免费修缮住房,帮助孤寡残疾人自强自立。村里每年还为65岁以上老人集体过生日,在全村开展爱老、敬老活动。“有困难、找支部”在辛庄村已成为群众的共识。大到办企业、上项目,小到家庭琐事,村民都爱跟三位老党员说一说。
三“村官”中的领头人村党支部书记辛怀臣老伴在县城居住,儿女都已成家立业,生活 无忧无虑。来到老家辛庄村后,辛怀臣一个人做饭吃,一台收音机成为他每天了解上级政策和致富信息的好伙伴。辛怀臣从部队到建筑公司,结识了许多熟人。为认真响应县委抓好招商引资、发展全县经济的号召,他利用熟人关系等有利条件,几次自费上北京、下深圳,联系招商引资项目,并筹建了一家建筑公司,带动了附近一些闲散劳力就业。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