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支书真是太严格了,发展丈夫岑桂春入党,居然考察了四年。”
“余支书做事本来就很认真很严格嘛!她还不都是为了我们村里着想……”
走在通往兴仁县李关乡鹧鸪园村党员活动室的路上,几位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村支书余必丽。
现年43岁的余必丽,是鹧鸪园村支书,也是省十次党代表、州第六届人大代表,2006年曾荣获全国、全省“双学双比女能手”荣誉称号。
“如何既当好村支书,又处理好与丈夫的关系,我冥思苦想,不知有多少个夜晚没睡好觉,最终产生了把丈夫培养成共产党员,让他履行党员的职责,支持我的工作的想法。”余必丽动情地说。
2003年1月初,在余必丽的耐心开导和帮助下,岑桂春对党组织有了深入的认识,使他树立了“当一名共产党员十分光荣”的理念,于是向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平时,村里召开各种会议,余必丽总把丈夫叫上,让他也参与到村里的事务中去,并督促他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特别是学习《党章》,要求他在村里起模范带头作用。后来,村党组织对4名入党积极分子的事进行讨论,大家都认为4名入党积极分子可以确定为预备党员。但余必丽只赞成其他3名,就是不同意丈夫岑桂春,理由是丈夫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这样,岑桂春第一年入党的事“泡汤”了。
回到家中,余必丽把村党支部的决定告诉岑桂春后,他十分生气。余必丽耐心给丈夫解释党组织为何没有接收他的理由,还狠狠“将”了他一“军”:“你看你现在还是这种思想,我怎么能接收你嘛!我对你的要求要更严格些,不然别人会说闲话,继续提高认识,争取下一年的机会吧!”
为了村里的事,余必丽上县里、赴州里,跑项目、争资金,常常奔波在外。由于家中两个子女均在外读书,不能帮助家中,田地里的庄稼、家中牲畜的喂养和管理等事大多落在了丈夫的肩上,每天把岑桂春压得喘不过气来,于是他有了怨言。2004年7月,村党支部在讨论岑桂春的入党事宜时,余必丽又把他给否定了。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岑桂春觉得,要求入党这事,妻子一直不同意,原因还是出在自己身上,不能用“吃亏”二字来相提并论。但妻子的一言一行,却让他明白了许多道理。组织村民安装自来水,实现了吃水开就来;组织村民搞新农村建设,实现了走路不湿鞋……看到妻子受到村民的尊敬和爱戴,作为丈夫,岑桂春感到骄傲和自豪。他觉得,自己理应在工作中给予妻子极大的支持和帮助,而不应拖她的后腿。
2005年初,村里为一个边远村民组争取到一个通组公路建设项目。每天清晨,岑桂春和余必丽双双早起,把猪、牛喂了,然后从寨子这头走到寨子那头,边走边喊:“上工修路喽!上工修路喽!”在施工现场,岑桂春总是勇挑重担,大家觉得他真的变了样。这段时间,因为忙于修路,自家田块里的蔬菜干枯了,家中的猪、牛长瘦了,但他没有向余必丽说过一句抱怨话,而是觉得,这点损失算不了什么,只要能把村民的事做好了,就是最大的回报。这一年7月,余必丽正式同意把丈夫确定为预备党员。
余必丽说:“岑桂春被确定为预备党员后,很支持我的工作,家中的事几乎不用我管了,怨言也没有了,使我安安心心做村里的事。2006年7月,经党支部研究,我也正式同意将岑桂春转为共产党员。”
经过4年的培养与考察,岑桂春走向了成熟。在平凡的岗位上,他经常为村里发展出谋划策,提建设性意见。帮扶村里的岑明春、韦光翠等村民发展种植业,无偿为他们传技术。借钱给经济困难的村民买肥料搞生产、买猪仔发展养殖业……目前,他还与妻子余必丽及其他村干部一道,共同描绘“鹧鸪园村生态农业观光园”宏伟蓝图,他用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陈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