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富阳首次打破传统村域限制,探索试行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激活了“村官”选任一池春水。
5个月前,胥口镇葛溪村跨村任职的村支书刘福华走马上任。几个月过去了,由于“外村人”的到来,这个全市重点挂名的“后进村”发生了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
村班子有了领导核心,发展思路清晰了,方向明确了,凝聚力增强了;村干部跑农户的多了,坐办公室的少了;群众有困难,有人理,有人去解决;线路改造、修路、改水等各项工作也都动起来了……
村民们不约而同地说,原本熟悉的葛溪村“变”了。
这一切,缘于一个“外村人”的到来。这个人就是市人大代表、查岭村人刘福华。他的到来,激活了葛溪村班子的思想,激发了村干部的活力,让近1400名村民看到了新的希望。
据悉,今年上半年,组织部门推出基层组织建设新举措,刘福华成为了富阳历史上第一个跨村任职的村支书。
葛溪村一年多无人办事,村民盼望带头人
葛溪村是胥口镇的“东大门”,由原胥口镇邦坎村、新登镇七板桥村合并而成。该村现有426户1379人,其中党员53人、村民代表27人。
2008年,该村两委会换届选举,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选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镇里先后下派两任镇干部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但至去年底,葛溪村的各类矛盾反有愈演愈烈。用镇干部的话说,“村级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违章建筑成泛滥之势,村级管理陷入瘫痪状态”。
村民们说,村水沟里杂草过多,影响水流速度和灌溉,也没有人去清理;七板桥自然村在金慈有上百亩田,最方便通行的金慈桥断裂多时,也没有人去修复;村民夏天开空调,由于电压不稳定,经常跳闸,影响照明也没有人管……村民们将这些状况的原因归结为,“村里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班子成员不团结,并村但没并心”。
今年初,胥口镇对葛溪村两委会工作开展问卷调查。56人参与调查,评价一般的有14人,差的有27人,弃权的有15人,没有一个人对村支两委工作满意。村民们盼望,村里早日能来一个好的带头人。胥口镇党委也将解决该村问题列入今年“基层基础年”重中之重的工作。
跨村任职:拓宽选任渠道,选派“治村能人”
今年1月4日,胥口镇在大量前期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并综合分析,在认为该村无合适人选的情况下,组织全镇范围内推荐,产生优秀人员。经组织考察后,决定以跨村任职的方式,将查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福华调任葛溪村党支部书记。
今年44岁的刘福华缘何担当起这个重任呢?28岁时,刘福华开始担任村主任,便留下了好口碑。他2008年担任查岭村村支书和村主任以来,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争取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改变村容村貌,包括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灯光球场,土地整理、路灯亮化、修建堰坝等;二是征得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同意,编制村庄15年发展规划。“一届村干部是3年,相当于描绘了5届的前景。”刘福华说。
查岭村村民讲了两个小故事,凸显出该村的文明乡风:一棵新种树苗被人挖走,村民们向村干部反映,要一家家地搜,但最后认为查岭村村民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改为大家自觉轮流值班,看护新栽下的小树苗。还有一件事,村里委托人搞绿化,有的村民想拿几棵花卉回家栽,后来知道是在花村集体的钱,都打消了念头。“村民的发展意识增强,每个村民都爱村,而且关心村庄的发展,这是让我骄傲的事。”刘福华说。
跨村村支书: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
刘福华坦言,他来葛溪村当党支部书记之前是有顾虑的,“人员不熟悉,也听说这个村的复杂性,而且对自己的生意也有影响”。
刘福华有自己的公司,平时要承包一些工程。如今,他为让葛溪村能早日走上发展正轨,一天到晚泡在村里。公司半年来没有承接业务,几只挖机也托管给他人。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刘书记到任后,村里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葛溪村村民说。
村民代表吴国民印象最深刻的是,村活动场所即将启动建设。他说,原帮坎村活动场所破烂不堪,七板桥村活动场所面积小,难以正常开展办公及村民活动。刘福华来村里后,打响的第一炮是让党员、村民代表在村活动场所选址建造意见上签字。一开始,村民普遍不看好,认为涉及到两个自然村的利益,难以协调,但刘福华带领班子成员,采取“白+黑”方式,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最终以办实事的诚心打动了村民。
村民代表付连春说,村里有条水沟,10多年没有清理了,他向刘福华反映后,四五天就清理好了。虽然是小事,但村民觉得很温暖,小事都有人重视,有人去做,干大事的信心也就足了。
如今,刘福华还依然担任查岭村村主任,他每天两头跑,处理两个村的事务。他说,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让乡亲真实感受到你的确为他们办了实事、好事。
新支书引导干群观念转变,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对于如何建设好葛溪村,刘福华概括为18个字:抓班子、强队伍,办实事、聚人心,谋发展、出实效。如今,七板桥的修理、村道硬化和亮化、村电网改造、山塘水库修复、“百千工程”建设等实事都在逐渐展开。
村支委委员吴建军说,“老百姓看到新的村班子是真正干事的,敢于面对难题、啃硬骨头,从而也支持村里工作了。”
葛溪村新村合并后,两个自然村各有一名报账员,各自为政,互不相干。刘福华提出,葛溪村所有收入和支出只能通过一本账,不得另设账户,每笔财务都进行公开。村委委员徐健军说,村务全公开,老百姓的心里没有了疙瘩,对村干部的信任度也大大提高。
大学生“村官”郑敏慧的一项工作是负责编辑《葛溪村简报》,每个月村里都有很多新变化、新鲜事反映在报纸上。她感叹,以前感觉“村官”没有什么事可以做,现在觉得有忙不完的事;全村从难得开一次会,到现在三天两头开会解决问题;以前村民进了会议室一肚子怨气,如今出来肯定是一团和气。
“观念一转万事顺。实行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后,葛溪村干部发生了‘三好三少’的变化。一是团结协调氛围好,班子成员‘你吹你的号,我唱我的调’的现象少了;二是干事创业作风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干部唱反调的少了;三是群众反映口碑好,干群关系更融洽,群众对干部的怨言少了。”该镇党委副书记唐瑞华说。
目前,葛溪村今年的各项重点工作都在按计划顺利推进中。如村活动场所有序推进;线路改造提上议事日程;帮坎自然村补助款分配问题即将解决;七板桥自然村三分田问题也有望解决等。
短评:
村支书跨村任职,好中选优,打破了 “本村人选本村人”、“矮个里挑高个”的框框,“他山之玉”也能引发“鲶鱼效应”。
葛溪村村支书跨村任职5个月的实践证明,跨村任职作为选任村党组织书记的创新方式,不仅对解决“后进村”问题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村级组织建设也是一种推动。特别是对于班子不团结、矛盾复杂、无人可用、无人可选的后进村,通过跨村任职,可以有效调整班子结构、形成班子合力,不断提高班子战斗力、向心力。
此外,跨村任职也能给村带头人自我加压,干不好事、干不成事,就面临着“下”的风险。打破地域限制,另请能人治村,让村与村之间形成“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良好工作氛围,促使村带头人转作风、凝合力、拓思路、谋发展,全身心投入,不断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创业创新。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