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姹紫嫣红,百花香味扑鼻。17日,记者来到被称为农家“绿色银行”的巴东县清太坪镇金子龙村雌雄水绿色林木开发小区,见到了这一独特景观。
30亩林木长势正旺
果园主人名叫谭文春,今年59岁。见到有客人来,他从果园摘回一篮葡萄,硬要我们品尝。
谈到农家“绿色银行”,谭文春格外兴奋。他说,自家经营的30多亩责任田已基本形成立体开发模式,树“摊子”越铺越大,品种达100多个,树下种魔芋、天麻,林边及房前屋后种苗木、花草,林中栽板栗、银杏、猕猴桃等,并实行林粮套种间作。如今是粮中有果,果中有药,药中有花,花中有木,山上山下室内室外都是“绿色银行”。
20多年前,谭文春家里很穷,终日要为油盐犯愁。落实承包责任制后,他承包了7亩耕地、55亩山林。1982年,他尝试营造大面积杉木林,获得1000多元收益,受到州、县表彰。由于培植用材林周期长效益低,1987年,他又开始尝试营造高效经济林。他一边查阅有关资料,一边拜师学艺,千方百计参加各种技术培训班,自费到周边县市考察、观摩、学习技术。
那些年,谭文春和妻子长年累月地生活在山上,吃红薯睡枯草,甚至农历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还在山上开荒整地植树。通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谭文春成功了,建成了当地第一个现代化的立体开发绿色生态农庄,建立了巴东首家种植研究所。他家迅速脱贫致富。
希望在沉甸甸的果实里
谭文春常说一人富不算富,得帮助乡亲们共同致富。为此,谭文春在野三关了开了一家绿荟经销店,经营花卉、果树苗,承包果园管理,提供技术服务,年收入达3万余元。他还在小区及周边地区义务培训了10多名技术骨干,通过他们把技术传授到千家万户。
靠着科技加勤劳,靠着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信念,谭文春先后40多次被省、州、县表彰为“劳动模范”、“科技示范户”,还出席过全省民族进步表彰大会,并被选为州、县人大代表。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