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宁县李墩镇,经常有一位农民骑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穿梭于各村的菜地间,耐心指导菜农防治蔬菜病虫害,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和生态预防技术。他就是周宁县科技特派员、同欣农业专业合作社主任李妙枝。
李妙枝开垦荒地种植生姜喜获丰收。
几年来,这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土专家”,建基地、成立专业合作社、把支部建在“菜地”里,不仅把技术传给乡亲,使李墩镇及周边农民群众走上了致富路,让周宁高山反季节蔬菜走向福州、泉州、厦门、上海……
近日,当李妙枝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的消息在六浦洋传开,大伙儿都竖起大拇指说:“这个荣誉含金量高!”
发展基地引领乡亲闯富路
早在1998年,李妙枝就骑着二轮摩托车,穿梭于临近的泗桥、纯池、礼门等乡镇农村,收购黄花椰菜、玉豆、苦菜、小竹笋等农民零星、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包装成一袋袋精美的农产品,走出深山进超市,成为城里人的“山珍”。
在收购过程中,李妙枝将自己掌握的各种生产知识教给农民兄弟,教他们黄花椰菜种植、护理、采摘、烤干和储存,茶叶精深加工等。
几年下来的滚爬磨炼,使李妙枝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村致富多面手。在从事农副产品的加工开发过程中,他感觉到,没有规模,没有科技,农产品是很难打开市场。
李墩所在的埔洋有上万亩的良田,每年却只种一季水稻,怎样利用好这些良田呢?李妙枝一直思索着。2001年,李妙枝放下家中小店小厂,只身到农副产品综合开发先进市漳州考察,而后参加宁德市举办的蔬菜培训班。
“先做个试验示范基地,然后带着大家干。”李妙枝瞄准了种植反季节花椰菜这条路子。
当年夏天,李妙枝在李墩租田26亩,开始试种。为此,他先后两次骑摩托车到屏南学习实践操作,土壤分析、育苗、施肥、下种、除虫。当年试种成功,亩产量达到800公斤,一季花椰菜就赚了3.4万多元,平均每亩净收入1300元。次年10月,李妙枝又到屏南双溪邀请有种植经验和了解花椰菜市场的农民到李墩,联手种植“庆农”花椰菜,并于2004年成立李墩镇反季节蔬菜基地。
与此同时,李妙枝自掏腰包,印制了300多份“庆农”花椰菜种植手册、资料,骑着摩托车到李墩、七步、礼门三个镇的10多个村庄分发,发动农民种菜。还在家中举办了两期反季节蔬菜种植“短训班”,手把手教会乡亲科学种植反季节蔬菜。乡亲们有顾虑,李妙枝就预付种子给乡亲,“种成了付钱,种不成免费。”
在李妙枝的努力下,李墩镇反季节蔬菜种植面达6000多亩,蔬菜远销福州、泉州、厦门、上海等地,年创产值3600万元,蔬菜种植户人均增收5000多元。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