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普通通的南通市通州区村民,多年来痴迷于发明创造这块神奇的天地,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果,曾多次应邀赴京并获得多项荣誉证书。22日,这位名叫韩锦熙的普通农民带着一大摞资料来到本报新闻110,十分高兴地告诉我们:他通过多年潜心研究,关于《中国家谱》的一项专题研究,终于获得了国家专利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据悉,有关部门将对他的成果予以高度关注,并予以好评。
据了解,今年68岁的韩锦熙家住南通市通州区刘桥镇英雄村8组,以务农为生。老韩介绍,他从小就喜欢遇事刨根究底,对事物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很喜欢看发明类的书籍。并且,他既勤于动脑也乐于动手,经常搞一些小制作。
成年后,他对小发明、小创造更加兴致勃勃了,并一度成为村民们眼中的另类和“怪人”,不理解他自发科研行为的人,都觉得他在不务正业。可是,韩锦熙执著地做着他认为该做的事情,在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他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发明了“水泥柜”,缓解了当时农民因木材缺少囤粮难的矛盾;他还设计制造了小型水泥船,用于农民罱泥、捕鱼等。
特别是近几年,他在加大钻研力度后,又攻下了一批新型发明项目,譬如:电控机械飞行龙、中国家谱、中国专利转化明示手册、中国奥运成功发展币等等。5年中,共申请国家专利30项,其中12项获得成功。一系列发明成果和个人事迹被选入《中国专利发明大全》、《中国世纪专家》、《中外名人辞典》等典籍,并多次应邀赴京参加由国家领导人出席的会议并获得多项荣誉证书。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