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麦田守望者”石文奎
时间:2011-06-01 14:43:01来源:中国三农资讯网作者:李煜


“听说老石的麦子亩产超过了1400斤!”,“看来老石的技术不是吹的!”……六月底,记者在青州市弥河镇镇窦家楼村采访时,听到村民对石文奎小麦高产技术的议论。石文奎在大伙每亩只能收到七八百斤小麦的土地上,实现了亩产1400斤的产量,这在乡间邻里实在是太抢眼了。

石文奎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是他却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拥有一般农民所没有的独到的眼光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之前,他不仅自学参加了大学本科考试,还通过了农技专业副高职称的评审。

石文奎开始搞小麦高产技术还得从1989年说起。当时他还在弥河镇种子站工作,常在田间地头活动。他发现原来种小麦都是1.7m—1.8m一畦,这样很浪费土地,他想:如果改变畦宽是不是可以达到既节约土地又提高产量的目的呢?于是,他在自家的地里把原来的1.7m—1.8m一畦改为2.9m—3.0m一畦,当年亩产量增加100多斤,达到1030斤,这在当时全省也是最高的。为此,他还专门撰文《小麦亩产闯过千斤大关》在《山东科技报》发表。

初次成功,石文奎更有了信心,对小麦高产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来文化水平并不高的他开始关注最新农业科技知识,自费订阅了《山东科技报》等,还报名参加了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培训班,很快他就熟练掌握了一套完整的小麦种植技术。

要想在小麦高产领域搞出成果来,对于既没有受过系统教育,又没有相关科研机构做后盾的农民石文奎来说不是件容易事。没多久,他就碰上了一个难题:小麦产量在达到1200斤后,一直徘徊不前,难有突破。

那段时间,人们常常看到他在地里或站或蹲,有时还喃喃自语,长时间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几乎着了魔。有些村民开始议论说:“1200斤还想再高,我看他是白费功夫。”一直支持他的妻子也有些忍不住了,劝他不要再“钻牛角尖”了。焦急、困惑和不被理解的郁闷一时间让石文奎心里非常难受,但他心中有一种坚定的信念:要看看到底亩产有达到多少!为了心中这个心愿,石文奎坚持了十几年。

愿望终于在2008年如期而至的收获季节里实现了。

去年夏天,石文奎的小麦试验田亩产突破了1300斤!欣慰、兴奋,从没有过的成就感一起涌上心头,这个产量,按照当年山东省全省情况,几乎可以算是小麦大田种植产量的极限了。

在石文奎记录的《小麦高产攻关档案》里,记者看到他苦苦钻研思考改进技术的记录:选用高产、稳产、抗倒、抗病、抗寒、抗干热风的优良品种;适期晚播、精播……这些成了他的一套“常规技术”,每年具体操作的数据都记录了下来。

今年,石文奎的小麦高产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前不久,青州市农业局技术人员又对石文奎的小麦产量进行测量,经实打验收,确定亩产为710.93公斤,成功超过1400斤。

除了小麦高产技术,石文奎在蔬菜、玉米等农作物种植、种子培育方面都有一定的成绩,经常有人前来向他咨询。他说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一技术无偿转让给广大农民朋友,真正实现小麦大面积增产。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