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发展特色产业 引领群众致富
时间:2011-06-01 14:43:23来源:中国三农市场网作者:王玉


  山东省宁阳县乡饮乡南赵村原本是一个有名的穷村,可是,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它作为乡饮乡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多次被泰安市委授予“市级文明单位”,被县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县经济发展50强”、“特色经济专业村”等荣誉称号。2008年,南赵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人们都知道,所有这一切成绩都是与支部书记巩现喜分不开的。

  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

  前些年,该村群众单纯依靠种粮食,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为找到一条群众致富、集体增收的路子,作为支部书记的巩现喜组织村“两委”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并多次开会研究,大家逐步认识到,村里有粉皮加工这一传统产业,而且区位优势比较明显,产品不愁销售,再加上地多、河滩多,非常适宜发展林业,只要做大做强这两项产业,群众就能富起来,村集体也能增加收入。于是他明确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路,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开发“绿色农业”。

  粉制品加工是该村群众的传统手艺,原来都是一家一户利用冬闲季节加工,主要是自己吃或送给亲戚,也有少数群众事后以集市上卖,赚点零花钱。为把这项传统产业做大,该同志逐户走访座谈,动员群众扩大规模,搞规模化生产。起初,群众有顾虑,怕干不好赔钱,他就发挥自己加工粉制品的特长,带领党员和村干部先后从自家做起,群众看到确实有钱可赚,纷纷跟着干起来。有的群众缺少发展资金,他就出面协调解贷款;有的产品质量不过关,他就组织党员加工户进行义务指导;为让产品卖个好价钱,他和村干部自带干粮南下徐州、北上济南找市场,帮助群众推销。经过几年的努力,全村粉制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也由当初单一的大粉皮,发展到现在的粉皮、粉条、淀粉等十几个品种,经济效益连年攀升。到目前,全村粉制品加工户发展到490户,占总户数的80%,从业人员1715人,年产粉皮160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4600万元,仅此一项户均年收入过2万元,群众靠粉制品加工走上了富裕路。

  在此基础上,巩现喜同志针对村里河滩多、贫瘠地多的实际,发动群众植树造林,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在全乡率先实行绿化权拍卖,明确村集体和群众的责、权、利,采取集体统一规划、群众栽植管护、收益合理分成的办法,调动了群众植树护树的积极性。2001年春季,村里统一进行林网更新采伐,一次性收入过万元的户达60多户,最多的户收入3.6万元。当年他又积极响应乡党委政府号召,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由荒滩植树发展到大田植树,全村共发展丰产林2500亩,每亩丰产林年实现产值1万多元,为群众致富奔康、集体持续增收建起了“绿色银行”。为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增加群众收入,该同志发动群众种植牧草,实行以草养畜,走林草牧一体化的路子,从种粮到栽树,再到种草,需要思想的再解放、观念的再更新,有的群众不愿发展,认为这是异想天开,他就聘请畜牧、林业专家举办培训班,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外出参观,开阔眼界、消除疑虑,使畜牧业成为全村经济发展、群众致富奔康新的增长点。

  倡导合作经济,推动产业升级

  为进一步增加产品效益,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2005年8月,巩现喜带头组建乡饮乡南赵淀粉制品合作社,发展社社员220名,党员28人。为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他在合作社设立了两个党小组。党小组成立以来,牢固树立“党建工作与合作社工作同频共振,合作社工作的第一线就是党建工作的最前沿”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粉制品的生产做文章。根据每名党员的特点,设置了党员服务岗,从粉制品原料的购进、验收、加工到检验、包装、销售和食用方法指导都有具体党员负责,实行定岗定人,全程跟踪服务,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和监督作用,提升了粉制品产业的快速发展。该同志及时把目光瞄向大城市的中高层消费者,对产品进行精细包装,打造自己的品牌,为加工户提供生产原料、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并申请注册了商标和无公害产品认证,提升了产品质量和档次,不仅稳稳地占领了省内市场,还远销河南、江苏、浙江等地,使全村粉制品加工走上了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规模化经营的路子。

  科学合理规划,加快建设步伐

  巩现喜同志通过几年坚持不懈地发展,该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群众的腰包也鼓起来了,为改善村容村貌,给群众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他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论证,从村庄规划入手,确定了“适度集中、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新村庄建设思路,聘请专家进行规划,对全村基础设施、民房设计、村庄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等都进行总体考虑,并交给全村党员、群众讨论,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街、一片、一带、一中心、四路、五化”村庄建设五年规划,即“十一五”期间,建设一条商业街、一片小康楼、一条环村水渠绿化带、一个办公文化中心、三纵一横四条路、村内道路实现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村外道路实现林网化。为把规划变成现实,他们投资30万元,建起长300米、宽30米的商业大街,逐步形成了立足当地、辐射周边的粉制品批发销售市场;首批建设的单户面积240平方米小康楼已竣工,11户村民率先住上小康楼;投资50多万元,对村内道路进行硬化,并安装了路灯,进行了绿化、美化,建设了涵盖党的建设、精神文明、计划生育、科技知识宣传等内容的文明示范街和农家书屋。今年,该村投资110余万元,新建1200平方米的行政办公服务楼已投入使用,新建20户的居民公寓楼已基本完工,极大地改善了办公和居住环境。

  由于巩现喜同志工作成绩出色,他连续两届当选为市人大代表,连续几年被宁阳县委授予“经济强村带头人”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