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张联财:一位农民稻种专家四十年的坚守
时间:2011-06-01 14:43:40来源:中国三农资讯网作者:李煜


9月初的一天,烈日高照。一片金灿灿的稻田里,一个皮肤黝黑的老农正时而弯腰将稻穗托在掌心细细察看,时而在小本子上做着记录。他就是当地的农民稻种专家——张联财。地里的稻种是“东联9号”,是张联财当下研究的新品种。平时,他四五天就到地里去一回,临近收割,更是天天围着稻田转。
  
63岁的张联财,家住福建省南安市码头镇东大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可他又不是个普通农民。初中未毕业就辍学种田,靠着一股韧劲自学成才,获得了农民高级技师职称,成为远近闻名的稻种专家。
  
说起自己的育种历史,张联财告诉笔者:1965年,生产队领导选派他参加矮秆水稻的推广工作,从此他就与稻种结下了不解之缘。“那年月顿顿吃野菜、喝米汤,大伙都饿怕了,我虽然没什么基础,但想着要是能研究出一种高产水稻,为大伙的肚子做点贡献,那就太好了。”也就是在这个简单的初衷下,从上世纪70年代起,张联财开始了他的高产水稻育种研究。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一干就是40年。
  
为了育种,张联财呕心沥血,自己掏钱做试验、搞推广。刚学习育种时,张联财还吃了不少苦,不仅天天要在稻田里观察,而且为保护稻种,他干脆在田边搭了个简易草棚,吃住在地头。刚开始做这项工作时,身边很多人不理解,有人说他傻,不自量力,但张联财没有理会别人的议论。他订了多种报刊和杂志,买了许多书籍埋头苦读,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到外地、外省请教专家。起初,有些专家对张联财不以为然,可张联财不放弃,在附近守着,有时为了见专家一面,就在专家门口等上几天。专家们被他的执著感动了,不但认真辅导,有的还资助他试验经费。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3年,张联财成功培育出“认真3号”稻种,成熟期比其他品种的矮秆水稻提前10多天,仙游、永春等地纷纷前来引种。1990年,张联财在全国首届科技兴农知识竞赛中荣获三等奖,以往的“门外汉”让大伙刮目相看了。
  
买书、外出学习、租地做实验这些都要用钱,失败了还得弥补农户损失。张联财每年都要回访试种新稻种的村民,时常往返于永春、仙游、武平等地。此外,他还坐车到海南进行稻种加代试验。为此,张联财投入了家中经营柑橘的所有收入。家里没钱了,就向信用社贷款,至今他还欠着信用社8万元贷款,一家人仍居住在老房子里。
  
1996年以来,张联财开始致力于超级稻的研究。1997年,他从广东引种,通过辐射诱变等技术培育出“东联1号”稻种,如今“东联”已发展到第10代。特别是“东联5号”的质量和产量,已达到和接近超级水稻的标准。去年底,省农业厅从来自全国各地的稻种中评选出20个优质晚稻新品种,“东联5号”名列第二,并被列入今年主推品种。如今在省内已推广种植10多万亩,为优化福建省水稻品质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岁月爬上了张联财的双鬓,却无法停息他追求育种的脚步。“过去我想让大家吃得饱,现在我想让大家吃得好,为了这个我会继续努力下去的。”张联财对水稻育种40年的孜孜不倦,以及他经历无数失败信心不减的坚毅,赢得了人们的理解和尊敬。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