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记“中国黄鳝养殖第一镇”党委书记蔡涛
时间:2011-06-01 14:43:44来源:中国三农资讯网作者:李煜


百里鱼米,千里江汉。坐腹其中的仙桃市张沟镇,“仙洪”、“仙监”公路横穿而过,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在党建的光辉映照下,呈现出一派生产旺景、田园盛景、人文美景。

阳春三月,当记者踏着春天的脚步走进张沟,耳闻目睹的是:全镇近8万人民、2600多名党员干部在镇党委“强素质、促发展、重服务、创一流”建设理念带动下,练好党建组织功,唱好特色经济戏,建好亮镇新村家,呈现出的是一派平安张沟、财富张沟、和谐张沟的动人景象。

2008年,张沟镇工农业总产值达22.2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900万元,工商税收近2000万元,外贸出口额达到2400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80元,更加凸显出“殷实张沟”的魅力,真正不愧为“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示范镇”。

  厚德惠民高扬党建大旗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张沟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活力,首先来自于党建,来自于镇党委以“立党为公、厚德亲民”的思路,不断夯实党建基础、规范党建内容、提升党建水平,充分发挥党员战斗堡垒作用。

为实现张沟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和谐发展,党建始终是该镇党委牢牢抓住的一根红线和主线。以党建带政建,以党建带动经济、社会、文化、新农村建设,以打造其兴镇强镇的基点、支点、亮点、着力点,镇党委可谓栉风沐雨殚精竭虑,集结了全镇党员干部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近几年来,他们以“三级联建”为抓手,按照“穷村选富人,富村选能人”的办法,大力培养重用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双强”党员村干部,全镇“双强”型村支记、党员村干部配备率分别达到90%、75%以上。与此同时,镇党委以市内党校和各类协会为载体,对全镇村级党员干部广泛开展了网箱养鳝、养猪、优质粮棉种植技术培训和法律知识培训;并对全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根据党员自身特点和各村实际,广泛设立了党风党纪监督员、民主理财管理员、红白喜事督查员、民事纠纷调解员等多个岗位。在“双建双带”中,他们还探索出了“支部 协会”的工作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加了农民收入。

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基层党建的内容也得到了不断规范。一方面,他们制定了全镇“三级联创”总体目标,对创建“五好”目标党支部、群众满意站所、单项工作达标等进行分别量化,定期检查通报。另一方面,坚持镇(村)务公开制,坚持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坚持一般事项沟通制,保证民意反馈、民主理财、信息渠道的畅通。同时,建立了考核激励机制,严格对镇、村干部工作目标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建立了末位淘汰制度,按综合考评结果排列位次,视其情况进行组织处理和年终计酬;建立了激励保障制度,切实解决了村党支部书记后顾之忧。

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和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水平,是张沟党建的又一亮点。一是大力实施了建好一个阵地、办好一所学校、组织好一次文体活动的“三个一”基础工程,近年来,他们多方筹资建成了27个高标准村支部党组织活动室和一所专职精神文明学校,镇党委还将每年六月的第二周确定为“张沟镇群众文化活动周”。“三个一”工程的实施,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二是开展“五不忘”主题教育,让党员干部不忘发展、普通党员不忘群众、部门党员不忘服务、退休党员不忘组织、流动党员不忘身份。三是开展了以“十查十看”为主要内容的“十星级”文明村庄创建活动,切实把效能建设延伸到村级。

活力正是来自于镇党委党建的方略和行动。他们在公开承诺中赴行,在追究问责中夯实,在奖惩激励中提升,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廉洁意识,很好地树立了“厚德亲民”的党建形象,成为了仙桃乡镇党建的一面高扬的旗帜!

  特色兴镇重击发展战鼓

走进张沟,我们感受最深的,是镇党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和实践下,所打造的特色经济板块。张沟养鳝由来以久并颇具规模。镇党委紧紧抓住养鳝这一特色,创新思维,大力实施特色农业经济圈建设,并开始了张沟由养鳝大镇向全国养鳝第一镇跨越战略。通过抓龙头、创品牌、建板块、壮基地,实施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建设等方略,张沟的网箱养鳝产业如今蓬勃发展。截止目前,全镇的网箱养鳝面积已达3万亩,网箱60万口,年产值达到了6个亿,有力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

紧扣发展、合力打造百里养鳝经济圈,是近几年来镇党委工作的重中之重。于此,他们致力于构建大板块、建设专业村、拉动大市场,三管齐下将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首先,他们沿主要沟、路、渠,规划构建了“百里网箱养鳝经济圈”,并实施三段式发展战略。一是整体开发八台至三同桥,二是有计划地推进西干渠沿线开发,三是起步发展张新公路沿线。现在,全镇已开发形成了东干渠、先锋核心区、北干渠板块、庆丰核心区、西干渠南段、西干渠北段,张新公路等七大板块和越舟湖、大小三角垸、东荆河沿线、西港村、张前公路沿线等五大基地。

另一方面,大建养鳝专业村,领跑辐射。先锋村村民陈水兵从小父母双亡,村党支部书记陈江启帮扶他喂起了鳝鱼,吊起75口网箱,一年就获纯利近8万元,第二年就盖起了二层小洋房。目前,全镇共培育过万口的养鳝村10个,其它村也是你追我赶勇争先。

在大兴养殖的同时,他们大搞市场建设,以实现农民的高效增收。随着全镇网箱养鳝面积迅速扩大,镇党委引进金士达公司投资400万元在先锋村兴建了2万平方米的大市场,集鱼苗供应、成鱼销售、饲料、鱼药、鱼具供应于一体,科学地打造了一个鳝鱼养殖销售的市场大平台。镇党委还积极引导农民注册成立了网箱养鳝协会,目前,协会已发展到30多个村1600多名会员,在镇内建立了庆丰、北干渠等七个养鳝技术交流中心,真正做到了网箱养鳝发展到哪里,协会就延伸到哪里服务到哪里。

优质水稻生产也是张沟农业经济一大特色。镇党委强化推进4.2万亩优质水稻的同时,大抓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启动了恒泰米业的整合扩规,加工能力由150吨/日提高到350吨/日,其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其“仙源”牌香米已香飘荆楚。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在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的同时,镇党委突出“工业强镇”思路,着力争创“全省卫材专业镇”。近三年来,共引进外资和固定资产投资达2亿多元,建设完善了新里仁口和金士达两大工业园,初步形成了无纺卫材、机械加工、粮食加工、精细化工四大主导板块。2008年,仅金士达医用、唯美卫材、威达劳保、宏宇卫材、忆美达卫材等重点卫材企业工业增加值就达3.1亿元,外贸出口额达2000万。

特色兴镇,响鼓重锤。张沟镇唱响的经济发展壮歌,声震江汉平原名扬荆楚大地。

  重塑形象矫健靓镇步履

张沟地处仙桃的南大门,仙洪、仙监公路交织而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近几年来,镇党委将城镇建设视作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该镇以战略的眼光和矫健的步履,迈开了张沟镇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三大步,立志将张沟真正打造成为仙桃城区窗口“形象镇”。

首先,镇党委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农村建设新机制,对集镇建设按照“一纵两环”的总体思路,以仙洪公路为主轴,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配合省市两级发改委、农业、建设、国土、交通、规划等部门,初步形成了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张沟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并通过了省发改委的评审。

紧接着大搞城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来,镇党委立足实际,从改善民生出发,投资近1000万元,从地下、地上、空中全方位对集镇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主抓了十件惠民大事:一是实施集镇改水,关停镇自来水厂,接通仙桃市第三自来水厂的主管道;二是实施集镇下水管道配套;三是实施西环路一期工程;四是实施街景立面改造;五是实施仙洪线集镇路段人行道彩砖铺设;六是实施集镇人行道樟树绿化;七是实施团结路排污沟,镇北排水沟疏挖;八是实施镇南污水处理厂建设;九是实施团结路沿线公厕大修;十是实施仁口集贸市场顶棚改造。通过全方位基础设施的大建设,不但改善了民生,而且使得集镇逐渐趋于成为全镇7.8万人向往的安居乐业聚集区、政通人和政治区、经济繁荣商贸区、兴旺发达工业区、环境宜人生态区、街景别致示范区。

其三,加快张沟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塑造村镇文明、畅通、卫生的良好形象。该镇配合市交通局,完成了“仙洪一级公路”的建设升级,加快了通村通组公路建设,2008年,新建通村公路56.5公里,完成了17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大力推进了“一建三改”的整体推进,全镇共建户用沼气池1500余口,改厕、改厨1000多户,建设了一座300立方米大型沼气池。同时,大力开展了村镇环境整治,在集镇围绕严禁“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拉乱挂、乱泼乱倒、乱停乱靠和出店经营”等行为,整治集镇脏、乱、差,拆除了集镇中心两家违章建筑、8家占道经营户、12个水果摊棚、242个经营店遮阳棚,安置垃圾桶50个,集镇形象得到明显提升;在农村积极推进村庄美化工程,大力开展“三规一提”活动,即规范杂物堆放、规划杆线设置、规范垃圾管理,提升村庄形象,村庄环境得到显著改观。

鱼米之美竞仙境,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正是镇党委立党为公、立意高远、殚精竭虑,以“高扬党建的旗帜,重击发展的战鼓,矫健靓镇的步履”的战略战术,焕发了张沟无穷的活力,展示了张沟无穷的魅力。

勤劳朴实的张沟人民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正在建设一个人兴镇旺、和谐发展、殷实秀美的新张沟。她犹如一颗正在徐徐升起的“启明星”,将逐步成为湖北省的一个高标准示范乡镇“品牌”!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