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大学生村官的故事
时间:2012-03-05 10:36:00来源:作者:李永
    小小村庄,地方不大,却也是个“五脏俱全”的社会,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了绝好的实践舞台。在这个人生舞台上,三个女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着知识才干,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用真诚换得信任,以智慧开拓天地,在自己的岗位上演绎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玛依努尔:村娃眼中的严师     “锻炼一个人最好的地方就是农村。”总结一年的村官经历,玛依努尔·卡哈尔如是说。
    2010年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美容专业的玛依努尔,当年参加了大学生村官考试,2011年1月被分配到伊吾县淖毛湖镇仓吐尔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
    由一名大学生转变为村官,玛依努尔刚开始有点儿不适应。陌生环境,举目无亲,办公条件也没有想象中的好,玛依努尔曾经想一走了之。当想到朴实的农民,融洽的同事关系及村里对她生活上的关照,她决定留下来,并要给村民更多的帮助。
    “这里的孩子及家长汉语水平较低,我想利用村里的多媒体教室办一个辅导班。”玛依努尔的想法得到了村里的支持,从2011年9月开始,每天下午她都在村委会免费辅导小学生做功课。
    1月5日,记者在仓吐尔村村委会多媒体教室看到,一块黑板、二十多张桌椅整齐地摆放在室内,一个小男孩正往炉子里添煤。小男孩叫阿不都·许库尔,上五年级。明天就要考试了,平时他还是愿意来这里复习。因为,父母汉语都不太好,遇上不懂的问题,父母也解决不了。可来这里做作业就不一样了,不懂的问题可以直接问玛依努尔老师,做起作业来轻松多了。
    据了解,每天18时至20时30分,15名—20名小学生会到村委会多媒体教室做作业。小学汉语、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玛依努尔都可以辅导。
    在学生眼中,玛依努尔可是一位严师。谁要不听话,在这里乱打乱闹,就会被“请”到教室外面去。对汉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她还会单独为其布置作业,第二天给他们听写,检查其掌握情况。
“明天他们就期末考试了,考试期间我让他们回家复习,寒假过后继续回来辅导。”玛依努尔说,1月4日晚上,她还在给村里的孩子辅导功课。
    “跟村民打交道,感觉挺好。”玛依努尔说,村民有什么事情都愿意跟她讲,她也尽己所能提供帮助。得知有些村民要申请“四老”补助或者低保,玛依努尔就帮他们写申请,再交到相关部门。“四老”人员补贴款或低保金到位了,如果哪家有事未及时领取,她就会帮忙送过去。平安家庭建设、技术推广站发的宣传资料等,她会把汉字口头翻译成维语讲给村民听。
    玛依努尔不但汉语表达能力较强,而且擅长民族歌舞,镇里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她都积极参加。2011年她参加县里“七一”红歌比赛获得二等奖。在伊吾县胡杨节婚俗表演中,她在圆桌上翩翩起舞,被很多记者定格在镜头中,有一张新闻图片还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 阿孜古丽:村民的亲丫头
    面容清秀、略带羞涩,初见阿孜古丽·阿依买买提,很难把她与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联系在一起。但采访中村民都夸她是一个好村官,是对村民最热心的丫头。
    一个大学生村官为何能得到老百姓如此称赞,记者决定一探究竟。2012年1月4日19时30分,哈密市伊吾县吐葫芦乡托背梁村的夜晚静谧祥和。沐着月光,记者同阿孜古丽随意走进一户农家。阿孜古丽敲门,一位老太太探出头来,立刻大声嚷道:“哎哟,丫头,原来是你来了。”一把抓住了阿孜古丽的手,如母女重逢般亲热。
    老太太叫杲绍彩,在她的眼中,阿孜古丽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亲。得知记者来了解阿孜古丽的情况,老人赞不绝口。“这个丫头在我们这里三年了。丫头服务好,我和老伴儿的低保金,每次都是丫头亲自送过来。”杲绍彩说,只要低保金一到乡里,阿孜古丽就及时领回来挨家挨户送。“丫头对村民好,谁家有困难她总是帮忙。”杲绍彩说,自己69岁,老伴儿徐瑞銮74岁,由于子女都不在身边,农活都靠老两口忙乎。自从阿孜古丽来村里后,可没少给她家帮忙,种洋芋、拔草、施肥,阿孜古丽总是抢着干。“丫头老实,干工作认真,还非常懂礼貌,每次见面都打招呼。”杲绍彩老人不停地介绍着阿孜古丽的好。
    阿孜古丽话不多,性格也有点内向,但她为村民干事的热情,比任何语言表达都深刻。
    茹先古丽·亚森大学毕业后,由于家庭困难,没有给学校交学费,迟迟未拿到毕业证,阿孜古丽及时为茹先古丽办理了贫困生就学帮扶金申请。2010年5月,茹先古丽领到了5000元就学帮扶金,并顺利拿到了毕业证。目前,茹先古丽正在河南参加大学生岗前培训。
    “哪怕为村民办一件很小的事情,他们也会高兴得不得了。”阿孜古丽说,工作三年来,她还没有遇到什么难事儿,最让她感动的事情,是村民对她的那份热情。2011年10月,阿孜古丽去县里学习了一个月,当她回到村里的时候,村民们握着她的手,诉说着对她的思念。阿孜古丽没用太多的言语来表达内心的感动,但从她的表情中,记者已经读懂了她与村民之间的感情。 巴哈尔古丽:干事出手不凡
    当村官不到一年,巴哈尔古丽·许库尔干的几件事让人刮目相看。
    上学的时候,巴哈尔古丽就是个勤快的姑娘,每次回到家里,都会帮助爸爸妈妈给葡萄开墩、拔草、收获葡萄,最后再把晾干的葡萄从晾房的木架上一串串取下来,对葡萄的生长习性和栽培管理有一定了解。
来到苇子峡,了解到该乡以种植哈密瓜为主,哈密瓜种植时间要到4月初,而鄯善葡萄开墩通常在3月初,每年需要从喀什、和田等地雇用不少劳动力。既如此,为何不利用伊吾和鄯善两地季节差,组织苇子峡农民到鄯善的葡萄地里打工?
    巴哈尔古丽的想法得到苇子峡乡领导大力支持。去年2月,巴哈尔古丽回鄯善过春节,乡领导交代她捎带联系一下劳务输出的事。
    回到家第二天,巴哈尔古丽就跑到村委会,和村干部协商苇子峡农民到兰干村给葡萄开墩的事,村干部很爽快地答应了。巴哈尔古丽接着又拜访了几家葡萄种植大户,就各家所需劳力进行具体对接。
    事实证明,巴哈尔古丽的担心纯属多余,兰干村的农民是那样厚道,对沙依巴克村来的打工农民可好了。各家各户提供的都是新被褥,一日三餐以外,上午和下午还给他们各增加一次“工间餐”。
    20多天后,活干完了,巴哈尔古丽带着沙依巴克村农民打道回府,每个人兜里装的打工收入都在1800元以上。
    5月初,也是一次交谈中,巴哈尔古丽提到鄯善农民有饲养斗鸡的习惯。正一门心思开辟新增收门路的苇子峡乡领导一听就来劲了,马上安排一名乡干部和巴哈尔古丽共同落实此事。巴哈尔古丽再次踏上返乡路程。
    在家里只待了一晚上,第二天早晨连早饭都顾不上吃,巴哈尔古丽就匆匆离家,赶到事先联系好的养鸡场买了200只斗鸡苗,装上皮卡车回伊吾。
    经过哈密市的时候,考虑到翻越东天山时气温较低,巴哈尔古丽还买了床被褥盖到鸡笼上面。沿途多次停车,查看斗鸡苗是否安好无恙。
    200只斗鸡苗运回沙依巴克村,巴哈尔古丽找了间空房子,自己当起了临时饲养员,每天给斗鸡喂食,还在鸡舍里架了炉子,免得来自“火洲”的斗鸡们受凉。8月下旬她到哈密地区参加培训,唯恐斗鸡们出问题,多次给村里的干部打电话,交代他们一定要好生伺候那些表面上雄赳赳气昂昂,其实一天也离不开人精心照料的斗鸡们。
    200只斗鸡最终成活186只。9月中旬,这批苇子峡乡有史以来首次集中饲养的斗鸡开始陆续出栏,每只平均售价200元,最高达到230元。
    养斗鸡的同时,巴哈尔古丽还动员到兰干村打过工的巴吐尔先是用他家三轮摩托到伊吾县城批发蔬菜到村里卖,然后又开设了村里第一家蔬菜兼水果店。
    2012年1月5日,记者采访巴哈尔古丽时,问她当村官近一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巴哈尔古丽回答:我也是农村出来的,看到农民的笑容,感到特别亲切。巴哈尔古丽还说,这一年我感觉自己成熟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李琳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