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两轮“五个全覆盖”以农民为本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时间:2013-03-08 00:00:00来源:中国乡村网作者:张海

漳泽湖水耀亮了屯留县小南村新起的牌坊,更荡漾着村民富裕便捷的生活。由于地处漳泽湿地北沿,小南村原本风光秀丽,在实施农村十个全覆盖之后,村里通了水泥路,改造了医务室,建起文体活动大院,又开张了一店多能的便民连锁店,村民们衣食住行样样方便。56岁的小南村妇女耿有苗高兴地说:以前光看着风光好,如今是外表光鲜心里美,谁不羡慕咱小南人!

快乐的岂止是小南人?笑在脸上,美在心里,2000万山西农民从来没有像这几年这样满足和开心。我省用四年时间推进两轮农村 五个全覆盖,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全省农民群众心里乐开了花。

实施农村十个全覆盖,已经成为近年来全省影响范围最大、受益人数最多的民生工程。这是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民生为本,倾心倾力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保障、更有尊严的最好诠释。

爱以仁

山西3570万人口有2000多万在农村,农民群众过得好不好,就是一个发展的风向标

农民苦、农村穷、农业弱,这种状况持续了千百年,农民群众求变的心思如大旱之望云霓。在我省,受十年九旱,山大坡广,农业基础薄弱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很多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长期受到多重约束,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平川地区的农民尚可,在面积更大的山区,农民群众更是吃尽了行路难、吃水难、就医难的苦头。

繁峙县姚家庄村老农王佛斗回忆:以前村里出山只有一条不足两米宽的路,路旁长满杂草,草丛中常有虫蛇,每年秋收,总有驴惊翻车的事故,娃娃们走这条路进城念书,大人们心里是揪着的。泽州县崔沟村农民王软富说:得了小病扛着、得了大病躺着,山里人病不起啊!据统计,实施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前,全省有3000多个建制村没有通水泥(油)路,824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危房没有改造,6971个村是卫生室 空白村,9193个村庄还没有通广播电视,56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没有解决。走好路、上好学、病能治、不缺水,这样的梦想在我省农民心里不知萦绕了多少年。

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尽快改变这一状况,减小城乡差距,让全省农民尽快踏上增收致富快车道,成为省委、省政府心头大事。省委书记袁纯清说,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务,民生幸福是最大的政绩。

经过充分深入的调研,在2008年底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提出用2009年、2010年两年时间,投资300亿元,在全省农村实现五个全覆盖,即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全覆盖,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全覆盖,村级卫生室全覆盖,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使全省农村的面貌有一个新的变化,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当时,正值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积极扩大内需,我省抓住机遇,果断做出决策部署,将保民生作为保增长的根本,把实施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纳入扩内需的总盘子。

决策过程充分体现了民生至上的理念:平心而论,300亿资金不是小数目,在我们财政尚不宽裕的当下,省委、省政府首先选择的是民生。省长王君说,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践于诺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庄严承诺,无异于和农民群众订下一个幸福约定。能否如期践诺,实现这个约定,考验着各级政府的践行力

全覆盖意味着要在全省成千上万个农村铺开工程,各工程按需布局,互不冲突,涉及多行业、多部门,范围广、任务重。没有对农民兄弟的深厚感情,想不到要办这样的事;没有让农村彻底变样的决心,办不成这样的大事。

为了推进工程建设,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各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定期召开推进会、实行现场办公。在此期间,我省每位省委常委和副省长都带队下乡督察过,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全省数万名机关干部深入一线,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日夜奋战。

各地广开思路,多措并举,总结出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农民自筹、招商引资等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一些资源型地区还采取一矿扶一村、一厂修一路等以工补农、以煤补农的模式,吸引社会投资,有效缓解资金短缺的问题。在村卫生室全覆盖工程建设中,朔州市研究确定将村卫生室建设经费和村医补助等全部列入财政预算,市财政补助1万元,保证每个行政村都建成自己的村卫生室。从2009年起,大幅度提高村医待遇,每个村补助一名村医,每人每月400元。

经过努力,全市2009年高标准建成682个空白村卫生室,提前一年实现了村卫生室全覆盖。

各部门以五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为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彻底摸清全省农村饮水状况,省水利厅组织上万干部群众,对全省4.8万个自然村逐个进行普查,在此基础上出台了符合群众意愿和切合当地实际的安全饮水解决方案:在经济基础较好、水源有保证的地方实现自来水入户一步到位的目标;在条件较差的地方,通过引水、打井,确保群众有水吃、吃好水;在水源匮乏、居住分散、人口少的村庄,用引小泉小水、挖旱井、配水车三道防线确保吃水安全。

经过两年的大力度推进,全省共新建通村水泥(油)路2.5万公里,改造中小学校舍9729所,改造面积2224.5万平方米,建成村级卫生室6971个,完成9638个村的村通广播电视任务,建成安全饮水工程1.2万处,解决了近6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首轮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的如期竣工,不仅改善了百姓的生活,更打开了群众的致富门路,各地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办法更多、胆气更足。高平市市委书记谢克敏说,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奠定了农民增收、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基础。怀仁县尚希庄村村民李元平高兴地说:现在村里全是水泥路,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卖自己种的菜,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多元。

亲历全覆盖工程建设的泽州县巴公镇镇长郎诗华非常感慨:工程不仅打造了农村新面貌、带给了农民新生活,更在老百姓心中树立了政府新形象。

持以恒

随着时代的进步,民生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外延也越来越广阔,做好民生事业永无止境

公路修通了,就自然想到了农村街巷硬化;生产发展了,流通条件也要跟上去;生活富裕了,健身和文化需求就产生了。这些需求既是民生所需,也是扩大内需的新兴领域。进一步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人的素质提升等非物质层面的内容,本身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

对此,省委书记袁纯清表示,我们将不断赋予全覆盖新内涵,使之成为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幸福品牌。

2011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再投入300亿元实施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用两年时间实现农村街巷硬化、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农村文化体育场所、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让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省社科院研究员武小惠认为,我省在十二五刚刚开局就在农村规划新的五个全覆盖,是抓住成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绝佳机遇,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必将加快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10万公里的街巷硬化,建成2.8万多个便民连锁商店、2.1万个农家书屋和2.8万多个文体场所,近31万名孩子享受到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265万60岁以上老人率先享受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各项建设任务预计年底前全部完成。

工程的实施,再次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孕育出新的希望。在屯留县职业高中,机电班学生申志远一遍遍地背诵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这个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家的青年农民重新回到课堂:我一定要抓住这个免费学习机会,掌握一门实用技能,将来就不愁找不到营生了!

四年投资600亿元,实现农村十个全覆盖,成就必将载入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史册。

在探索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省委、省政府提出要不断增加公共财政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充分体现其&lsquo普善效能,在这样的执政理念之下,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幸福来覆盖,山西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路子一定会更广、底气一定会更足。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