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事迹
记河南长葛市后河镇小辛庄村党支部书记陈文增
时间:2009-10-29 13:49:50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孟丽
记河南长葛市后河镇小辛庄村党支部书记陈文增   1975年8月,陈文增任河南长葛市后河镇小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在担任支书的近30年中,他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带领回、汉两族群众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辛庄村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现在,小辛庄村集体企业——长新工贸有限公司拥有固定资产8000多万元,年产值近亿元,上缴税金38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
  小辛庄村远离城郊,交通闭塞,资源缺乏,人多地少,怎样富起来呢?陈文增认为,要让小辛庄村富起来,必须打破传统的农业旧观念,走发展集体企业的新路子。主意打定,他主持召开了第一次支部大会,给大家分析了小辛庄村贫穷落后的原因以及治穷致富的办法。他说:“咱小辛庄人多地少,要让群众富起来,单靠农业不行,必须靠工副业。”一穷二白,要办工厂,谈何容易,一些人有些犹豫。于是他第一次立下军令状:“工厂办不成,群众富不了,我自动下台!”
  在他的带领下,小辛庄村开天辟地头一回办起了自己的工厂——一个只有两台钳的简易机械厂和一个仅有一台轧花机和一台轧油机的农产品加工厂诞生了。尽管它很小,还不成气候,但它却是小辛庄村历史上的第一次“产业革命”。正是这种作坊式的“微型”工厂,撬开了小辛庄村致富的大门。在此基础上,1980年,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东风,依靠集体力量,小辛庄村办起了真正意义上的工厂——卫生陶瓷厂,当年产值突破百万元,村里为村民打机井、架电线、买化肥,还为群众免费安上了自来水。小辛庄村的群众笑了,千百年的土包子进厂当了工人,领到了工资,他们看到了小辛庄村的希望。
  可是好景不长,1983年该村把集体陶瓷厂承包给了个人。村里不但承包金分文没有收到,还欠下30多万元的债务。在陈文增的带领下,小辛庄村开始第二次创业。把卫生陶瓷倒烟式窑炉改变为55米的隔烟隧道窑生产线。瓷厂当年盈利30万元,为集体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至1995年,小辛庄村抓住机遇,采取滚雪球的办法,不断增加积累,扩大生产,在原有一条生产线的基础上,又相继建成了6条百米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150万件,产值近3000万元。1995年春又建成了回族食品总厂,当年小辛庄村成立了“河南长新工贸有限公司”,拥有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
  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小辛庄村也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与时俱进,是陈文增的本色。由于陶瓷业的发展,小辛庄村空气污染非常严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文增带领群众开始对卫生陶瓷燃煤窑炉的技术进行改造。为此,他们建成了两条全自动卫生瓷数控生产线,两条自动化生产线的产量比过去7条生产线的产量还要多,质量又好。同时,高压电瓷也全部由燃油炉改造成了燃气炉。如今的小辛庄村高耸的烟囱不见了,高空的煤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幽雅的生产环境,一流的生产设备,全新的企业面貌。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